發表文章

2025.04.18 在不公中看見恩典

圖片
  2025.04.18  在不公中看見恩典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 路加福音 23 章 13 ~ 43 節》是記述耶穌受審判的過程 ﹐ 從現代的眼光看耶穌受審與被釘十字架是一場 〝 冤案 〞 。總督彼拉多 〝 明知 〞 他無辜,卻屈服群眾判他 〝 死刑 〞 ﹐ 這一切的 〝 不公 〞 ,若從法律或道德衡量,實在難以理解。但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這正是 「 神愛世人 」 最深刻的表達。   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 5:8 ) 耶穌不是在我們變好之後才愛我們,而是在我們最軟弱、最不配時,就為我們捨命 ﹐ 這份愛,是無條件的。   耶穌是神的兒子,祂有能力避免苦難,但祂選擇 〝 順服 〞 上帝預定救贖人類的計畫,自願背負十字架。祂的死,不是因祂有罪,而是為了 〝 承擔 〞 世人的罪,使我們因 〝 信祂 〞 得著赦免與新生命。   十字架原是 「 羞辱與死亡 」 的象徵,但因著耶穌的犧牲,它成了 「 愛、救恩與盼望 」 的記號。   了解神的愛,我們更要如同耶穌活出愛。因著祂的赦免,我們可以釋懷過去,重獲自由;因著祂的愛,我們也能去愛他人,成為愛的見證。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6 禱告 主啊,感謝 祢 的愛超過我所能明白。雖然我不配, 祢 卻為我捨命,使我得 著赦免與新生命。幫助我活出感恩與愛的生命。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詩歌分享 : 活出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P-3JLVvaw

2025.04.16 我心中的耶穌是誰?

圖片
  2025.04.16  我心中的耶穌是誰?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 「 路加福音 22 章 47 ~ 71 節 」 ,描述耶穌被捕與受審的過程。雖是歷史事件,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心中的耶穌是誰?」 猶大用 〝 親吻 〞 出賣耶穌,這原是表達愛的動作,卻成了 〝 背叛 〞 的工具。耶穌沒有反抗,反而平靜地面對,祂 〝 順服神的計畫 〞 ,不逃避、不抱怨。當門徒驚慌拔刀自衛時,耶穌反而伸手醫治傷者 ﹐ 顯示 祂不是軟弱的受害者,而是堅定的和平之君。 彼得三次不認主,是 「 人性軟弱 」 的寫照。但當雞叫時,耶穌帶著 〝 愛 〞 提醒彼得。彼得因此痛哭悔改,也成為後來教會的磐石。 耶穌在受審時 〝 沉默 〞 以對, 〝 卻 〞 不退縮。祂承認自己是「人子」,即將坐在神的右邊,這不是自我炫耀,而是對真理的忠誠與對使命的順服。這樣的耶穌,是我們心中的主 ﹐ 既溫柔又剛強。當我們軟弱、退縮,否認祂時,祂仍在我們生命中牽我手、引導我、赦免我、醫治我。 台灣近來的政治紛擾與社會分裂,讓人感到疲憊與焦慮。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被 〝 呼召 〞 成為「和平的使者」,在黑暗中 〝 發光 〞 ,成為 「 公義與真理 」 的見證人。耶穌受審時選擇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堅守真理、不與人爭辯,提醒我們要以禱告代替論斷、用和平的語言建立橋樑。 當社會價值混亂、輿論如浪翻騰,我們更要堅守清潔的良心 ﹐ 願意誠實不取巧,不煽風點火,用實際的 「 行動 」 活出主的樣式 。 主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 ﹐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 太 5:14 – 16 ) 願我們不做 〝 沉默 〞 的燈,而是放在 〝 燈臺上 〞 照亮這社會的明燈,讓人看見我們活出耶穌的樣式 -- 〝 好行為 〞 ,將榮耀歸給天上的父。 詩歌分享:主在叫咱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XkePhYm4JQ

2025.04.15 主的最後教導

圖片
  2025.04.15  主的最後教導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的新眼光讀經是 「 路加福音 22 章 24 ~ 46 節 」 ,描述耶穌與門徒們共度的 「 最後 」 時光。這段經文似四個彼此無關的事件,但實相互關聯,是耶穌臨別前對門徒的教導:從揭示 「 人的本性 」 到 「 靈命 」 的提升,是 「 生命轉化 」 的教導。   第一件事 ,門徒之間爭論:「誰比較大?」(路 22:24 )耶穌即將走上十字架,門徒們仍然關注誰的 〝 地位 〞 較高。面對這樣的爭論,耶穌教導:「在你們中間,最大的要像年幼的;為首的要像服事人的。」 ﹐ 祂以自己的生命作榜樣,重新定義「偉大」: 〝 不是 〞 爭權奪位, 〝 而是 〞 願意謙卑服事的心志。   第二件事 ,耶穌轉向彼得說:「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路 22:31 ~ 32 ) ﹐ 彼得堅稱自己永不離主,耶穌卻預告他將三次不認主。這不只是對彼得 〝 軟弱 〞 的提醒,更是對我們所有人的警醒:人是 「 軟弱、有限 」 ,而主早已為我們代求,並樂意扶持我們再度站起。   第三件事 ,耶穌說:「現在,有錢袋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路 22:36 )祂不是鼓勵動武,而是 〝 提醒 〞 門徒:未來的道路將充滿逼迫與挑戰,需要有心理準備,也要有信心堅守,在混亂與動盪中持守信仰,不因安逸而失去警醒。   第四件事 ,耶穌帶門徒到橄欖山,自己則退到一旁禱告,說:「父啊,若 祢 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 祢 的意思。」(路 22:42 ) ﹐ 祂痛苦至極,汗如血滴。祂用生命教導:真正的力量, 〝 不是 〞 來自人或武器, 〝 而是 〞 來自禱告與順服。   這四件事合起來,呈現出耶穌對門徒的最後叮嚀——不是靠刀,不是靠爭,而是靠禱告。這不僅是當年門徒所需學習的功課,更是我們今日面對世界變局與生活挑戰時的重要指引。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 4:6 詩歌分享:倚靠 祢         ...

2025.04.14 猶大有意出賣耶穌

圖片
  2025.04.14  猶大有意出賣耶穌   Biung Tin 鄭長老   網路照片    今天新眼光讀經《 路加福音 22 章 1 ~ 23 節》將進入耶穌受難的時期 ﹐我 們要 默想 上主 的恩典,與 祂 更親密同行, 讓 十字架成為愛 的 見證。   路 22 : 3 記載:「那時候,撒但進入加略人猶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門徒裡的一個。」 ﹐ 這是耶穌被捕受難前夕,令人心痛又深具意義的經文。猶大是耶穌的學生 ﹐ 見證耶穌行神蹟與教導,竟選擇將他出賣給當局,只為區區三十塊銀錢 ( 利益 ) ﹐ 成為匠人所棄的石頭 。   聖經說「撒但進入他的心」說明:無論是在政治、社會、文化上的處境,當人為了自身利益、權位、或誘惑,做出違背良知與公義的選擇時,就像猶大一樣,讓 「 不義 」 有機可乘。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 ﹐ 如今的台灣,也不乏「出賣」的現象——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犧牲公義、踐踏信仰、甚至傷害國家與同胞的利益 ﹐ 他們不是出賣耶穌,卻出賣了誠信、出賣了初衷、出賣了本該守護的土地與人民。   耶穌早已預知猶大的決定,但祂仍與他共進晚餐 ﹐ 為他洗腳,愛他至最後一刻。這是極大的恩典,也是最深的痛。耶穌的愛沒有改變,但人心的選擇,卻改變了命運。   今天的你、我,也站在選擇的分岔口。我們是要警醒禱告,不讓仇敵奪去上主所託付的這塊土地 ﹐ 更要成為忠心的僕人,哪怕是在艱難中,也不動搖、不妥協 。   願我們學會在主光中自省,常保清潔的心,堅持所信的道。因為我們不是屬於黑暗的人,我們是光明之子,是被主所揀選、所愛的。 詩歌分享:主禱文 ( 台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4lmKHR47I

2025.04.11 學習耶穌邏輯的對話

圖片
  2025.04.11  學習耶穌邏輯的對話   Biung Tin 鄭長老   有一本書 「 邏輯對話與其他 」﹐ 作者: 殷海光 教授 ﹐內容 是 提供青年面對不同生活、社會、自我處境的問題時,可以從混亂中抽絲剝繭,找出解決方法和答案。   今天早晨新眼光讀經 「 路加福音 20 : 1 ~ 8 」 ,耶穌在聖殿中教導群眾時,被祭司長和文士質問:「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   面對這樣充滿敵意的挑戰,耶穌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他們:「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間來的?」 ﹐ 這個反問,不只是聰明的言語技巧,更揭示了祂的 〝 洞察力 〞 與 〝 溝通 〞 智慧。對方知道無論怎麼回答都會陷入尷尬,只好說:「不知道。」 ﹐ 耶穌也不再回答他們。   耶穌的應對,我發現:智慧的對話,不是比誰聲音大、話多,而是要先理解對方的心,才能真正對話;也不是每一次都要 〝 爭 〞 出對、錯,讓對方屈服 ﹐ 而是一個恰當的問題,反而更能使對方心裡的 〝 主觀 〞 意識掙扎。   耶穌知道,當對方的心是剛硬的,即使說 〝 再 〞 多真理也聽不進去。因此祂選擇用提問來反映人心,而不是解釋自己的權柄。這提醒我:有智慧的人, 〝 不急於 〞 說明自己,而是懂得在愛中 〝 引導 〞 對方思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會遇到許多主觀意識的提問、批判、辯論的挑戰 ﹐ 我們要學習耶穌,不爭辯、不急躁,而是用問題引導、用愛回應,讓對話成為一種彼此看見的恩典。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 箴言 9:10) 影片分享: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Xi9eN4SXE&t=55s 詩歌分享:奇妙活命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PhyEk0fnQ

2025.04.11 看海 聽海 放下

圖片
  2025.04.11   看海 聽海 放下   Biung Tin 鄭長老   本週一 ( 2025.04.07 ) 與大女兒為期三天花蓮遊賞 ﹐ 這次旅遊最主要和女兒有更密切的聚集 ﹐ 全程由她規劃與安排 ﹐ 讓我們吃、住、遊賞都非常開心 ﹐ 實在感謝她的用心 。   當我們到 磯崎 休息觀看大海 ﹐ 一波波洶湧而來的浪濤聲 ﹐ 衝擊我內心的沈靜 ﹐ 有一股 「 悠游大海 忘卻塵世 」 的心念 。 沿途觀賞行至花蓮已晚 ﹐ 當天至一家日式家庭料理店用餐 ﹐ 點了洋蔥炒豬肉 ﹐ 其口味讓我回憶在台東以前的 「 富士 」 日式餐館的口味一樣 ﹐ 很是懷念 「 富士 」 餐館的老闆 ﹐ 他是日本人 ﹐ 每 當我吃完飯後 ﹐ 我都向老闆說 “ ごちそうさま ” (go-chi-s ō - sama) ﹐ 表示對這頓飯的感謝與滿足 ﹐ 他非常高興 。同樣我也向這家餐館老闆說“ ごちそうさま ” 。   當晚住在海邊民宿 ﹐ 隔天早上至海邊堤防漫步 ﹐ 享受太平洋的海浪 ﹐ 帶來陣陣的浪濤擊拍海岸 ﹐ 爾後呈現燦爛變化多樣的浪花 ﹐ 消失無影無蹤 。 大海帶給我的啟示: 「呼風換雨  浪濤盡 ;聰明 ㄧ時  空笑夢」。看到現今政治的混亂﹐讓我想起「撒迦利亞書 4:6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在大海的波濤中,學習放下,學習信靠,不再依賴 「 自己 」 的知識、力量,因為只有倚靠神的靈,才能真正成事。人生如浪潮起伏,唯有保持內心的平靜與信念,才能駛向預定的目標。 歌曲分享:我心是海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faxybB27I

2025.04.10 從歡呼到哀哭

圖片
  2025.04.10  從歡呼到哀哭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 路加福音 19 章 28 ~ 48 節》 ﹐ 耶穌騎著驢駒榮耀進城(路 19:28-40 ),接著祂為耶路撒冷哀哭(路 19:41-44 ),最後潔淨聖殿(路 19:45-48 ) ﹐ 將耶穌即要被審判釘死的 「 事件 」 鋪陳 。 這三個看起來不太一樣的事件,其實很有關聯,展現了耶穌的心意與使命。 1. 耶穌進城(路 19:28-40 )。群眾歡呼:「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他們在地上鋪衣服、揮舞著棕櫚枝,期待要來 「 改變 」 世界的王。然而耶穌騎著一頭小驢, 「 表明 」 祂是和平之君,不是戰爭英雄 ( 世界 ) 。 2. 為耶路撒冷哀哭(路 19:41-44 ),當祂看見耶路撒冷時 ﹐ 為這座城的百姓哀傷 ﹐ 祂 不是為自己即將面對的十字架感到恐懼,而是祂明知道這些人歡呼祂,但日後卻會棄絕祂。而祂的反應不是責備,是流淚,是心碎。 3. 耶穌進入聖殿(路 19:45-48 ),祂發怒 ﹐ 推倒商人的桌子,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了賊窩!」 ﹐ 因為人把神的家變成了買賣的場所,把敬拜變成了 「 形式 」 ,失去了對神的敬畏。   這三個場景串聯,耶穌走進榮耀,但祂沒有 「 沉醉 」 在人們的掌聲;祂看見人的 「 迷失 」 ,祂的心流淚;祂走進聖殿,帶來 「 潔淨與更新 」 。   這段經文提醒我們在在掌聲中 ﹐ 是否仍持守 「 謙卑 」 ?在人群中 ﹐ 是否看見靈魂的 「 迷失 」 ?在信仰中 ﹐ 是否仍保有對神的 「 敬畏 」 ?我們是否把信仰看成一種 「 形式 」 ,而忽略了與神之間 「 真實 」 的關係? 從歡呼到哀哭,耶穌始終沒有改變祂的心意,是一顆為人憂傷、願意潔淨與更新的心。 願我們讓祂進入我們的生命,帶來真正的改變。 詩歌分享:來進入我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HgK2Jfw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