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4的文章

2024.12.31 既踏實又和藹的陳忠堅老師

圖片
  2024.12.31  既踏實又和藹的陳忠堅老師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天氣冷颼颼,遠眺中央山脈,雲雨霏霏,令人感到一股寒意。然而,這寒冷的氣候卻絲毫無法減退大家心中的暖意,因為我們聚集在一起,參加陳忠堅老師的告別式,懷念他的生命與愛心。   陳老師是新港人,生前擔任教師,也擅長捕捉龍蝦。雖然我與他並不熟悉,但他溫和的微笑常留在我印象中。記得在 2013 年 5 月 22 日,我在松年團契分享「用心靈看見上帝的美」時,展示了一張照片,內容是陳老師為松年契友開車的畫面。為了讓行動不便的朋友上下車,他特地在車子踏板前放置了一張小椅子。當我看到這個細膩的舉動時,深受感動。這不正是 「 上帝的美 」 嗎?因為在 「 微小 」 的細節裡,陳老師 「 用心 」 為他人著想,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25 章 40 節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 陳老師的一生,正是這節經文的真實寫照。他以愛心與謙卑,默默地為身邊的人付出,成為我們永遠的榜樣。 詩歌分享:做在主身上 Do To The Lord 盛曉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6CpH4qqu8

2024.12.24 平安夜寒風中的溫暖:聖經分享

圖片
2024.12.24 平安夜寒風中的溫暖:聖經分享   Biung Tin 鄭長老   聖誕節前夕 ( 今晚 ) ,我前往晨曦會分享聖經中的兩卷書——《西番雅書》和《哈該書》。這兩卷書分別記錄了上主對以色列百姓的審判與拯救,以及重建聖殿的呼召與盼望,蘊藏著深厚的屬靈意義。   《西番雅書》揭示了先知 西番雅 對猶大百姓崇拜偶像的譴責,並對列國包括非利士、摩押、亞捫、古實和亞述的審判。《西番雅書》除了展現神的公義,還帶來了救恩的盼望,特別是在第三章中,描繪上主恢復祂子民的美好圖景,讓人心得安慰與期待。   《哈該書》則記載了先知 哈該 隨猶大省長所羅巴伯歸回耶路撒冷,鼓勵百姓重建聖殿的歷程。當時的猶大百姓因懶惰與自私而忽視了聖殿重建,哈該因此責備他們,並激勵他們重新拾起對神的敬畏與順服。哈該書 1:14 提到,上主感動了首領與百姓的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重建聖殿的工作中。這卷書與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共同記錄了被擄歸回後的屬靈復興,為以色列人帶來了新的方向與盼望。   今天晚上氣溫雖低,冷風呼呼,卻無法阻擋我心中的火熱。車內響起 「 Holy Night 」 的音樂,我沉浸在悠揚的旋律中,感受到神在寒冷中賜下的溫暖與帶領。講課結束後,心中充滿滿足與喜樂,因為能藉著聖經的信息,與晨曦會的弟兄們一同思想神的話語,實在是很有意義的事。   這次分享也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無論外在環境如何,上主的話語總是帶給人激勵與盼望。正如聖誕節所宣告的那樣,耶穌基督的降生是救恩的開始,祂的愛溫暖了歷世歷代的人心。在寒風中,我更深地感受到上主話語的力量與祂那永恆不變的愛。 詩歌分享: O Holy night 聖善夜   C é line Dion 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kO2hDQ-9M

2024.12.21 憶兒時的報佳音

圖片
2024.12.21      憶兒時的報佳音     Biung Tin 鄭長老   最近,看到豐谷教會課輔班的孩子們帶著喜樂的心,向社區鄰里傳遞耶穌基督的愛、平安與喜悅的好消息。這些充滿愛的舉動,不僅溫暖了社區,也將深烙印在孩子們的心中,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這讓我想起童年時的報佳音。那時,我的父母在貧瘠的鄉下牧會。記憶中,窮鄉僻壤的社區環境簡陋 ﹐ 室外氣溫低 ﹐ 甚至冬天地上結霜,寒風刺骨。然而,信徒們聚集在教會圍爐取暖後,便提著燈籠,一家一家地報佳音。當時沒有車輛代步,全靠雙腳走路,等回到教會時,已是深夜十二點。雖然辛苦,但那段時光卻成為我心中無比珍貴的回憶。   如今,交通便利、生活條件改善,讓我們享受了許多方便。想起《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情景,環境更是惡劣 ﹐ 馬利亞在簡陋的馬槽中生產,甚至沒有搖籃可用 ﹐ 與今天的嬰兒相比,今日的幸福與安全是多麼值得感恩。   如今聖誕節又快到了,街上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人們忙著準備各種慶祝活動。我想,除了這些熱鬧的外在形式,我們也該停下腳步,靜靜思考耶穌誕生的意義與目的。或許,就像兒時的那一盞燈籠,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束微光,將愛與希望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詩歌分享:在一個馬槽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obWeaAes

2024.12.19 學習「政治中的聖經」課程的心得與喜悅

圖片
2024.12.19  學習 「 政治中的聖經 」 課程的心得與喜悅   Biung Tin   感謝上帝的引領,讓我有機會參加玉山神學院連續三個月的「長執神學研究班」在台東開設「政治中的聖經」的課程。此課程由巫化 ﹒ 巴阿立佑司牧師授課,使我得以了解聖經中蘊含的政治智慧與信仰實踐。   聖經從舊約到新約,涵蓋了多樣的政治形態,反映人類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實踐。無論是族群的形成、國家的興衰、個人際遇,政治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課程核心以基督信仰為基礎,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實踐政治,並以馬太福音 22:37-40 與約翰福音 13:34-35 為指引,教導我們如何愛神、愛人,體現上帝所要求的最高良善(參彌迦書 6:8 )。 透過巫化牧師的悉心教導,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兩點: 1. 拓展閱讀聖經的視野 這門課讓我更廣、更深、更高的角度理解聖經。從舊約的律法書與先知書到新約的福音書與使徒書信,課程幫助我看見聖經各書卷間的「串聯與整體」性,並更深刻地體會它們共同指向 「 彌賽亞 」 的來臨與永恆生命的應許。這種「系統性」的學習,使我更加明白聖經所呈現的「真實性、價值性與永恆性」,從而激發對聖經更深的敬畏與熱愛。 2. 掌握聖經詮釋的架構與方法 在牧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如何進行查經與釋經,從歷史背景與文本結構的分析,到神學反省與信仰應用的延伸。不僅是在技巧上的精進,更重要的是明白查經的「目的」──回應上帝的旨意,並將祂的教導「落實」於日常生活。使我能以信仰的視角處理現實中的問題,並增強了對經文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這學期的學習充滿了恩典與喜樂。「政治中的聖經」課程不僅豐富了我對聖經的全面認識,也啟發了我在生活中實踐信仰的智慧。   衷心感謝巫化牧師的耐心教導與啟發,更感謝上帝的恩典,使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並得以在生活中彰顯祂的良善與慈愛。   願上主引領我,讓這份學習的果效繼續在未來的日子裡開花結果,榮耀祂的名! 詩歌分享 : 祢 的話 表單的頂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MTxs_1Fn4

2024.12.09 打破框架的音樂會

圖片
2024.12.09  打破框架的音樂會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末 ( 2024.12.07 ) ,在龍田的「阿榮甘仔店」上演一場別具風格的「山與海古典吉他音樂會」。那是一棟古早的竹編牆古厝,綠草如茵,樹影婆娑。微風輕撫,鳥鳴和鳳梨檸檬茶的清香相伴,在台東 ﹐ 找回你的慢。   音樂會由「都蘭」一群吉他愛好者的團隊 ﹐ 由指導楊老師帶著初學不久的學員與資深團員,一同將練習的心聲轉化為音符。他們的表演或許不夠純熟,卻充滿真摯的用心與勇氣。他們的共識是:「有心用功,無心成功,樂在其中。 」 ﹐ 這種純粹的學習態度,深深感染了每位觀眾。   「愛的羅曼史 」 歌曲 柔情似水響起 ﹐ 輕快的指尖撥弦,融合情感共鳴。最令人難忘的是一位從高雄趕來助興的年輕牧師 李彰恩 ,他以民謠風格演奏了一首福音詩歌《天父恩典真正大》。那溫暖且樸實的旋律,如輕柔的禱告,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記。   音樂會最後,楊老師親自演奏了六首西班牙佛朗明哥古典吉他曲,為這場充滿溫情的午後劃上句點。在音符裡有著歲月的回憶,也有學習的喜悅。   這場音樂會不同於都會間的 「 正式 」 表演,打破了框架,讓演奏者與聽眾融為一體。當吉他聲與鳥聲、微風、樹影交織時,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殿堂,而是生活的美好陪伴。唯有在台東,這片依山臨海的土地上,才能如此自然地感受到音樂的純粹力量,觸摸到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連結。   幸福,就像那杯鳳梨檸檬茶,酸甜中帶著感人心脾的餘韻,縈繞久久。 歌曲分享:愛的羅曼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nDAZ8lFmE

2024.12.07 真正實行法律的人

圖片
2024.12.07  真正實行法律的人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引用《 羅馬書 2 章 12 ~ 16 節》 。 在 2:13 節中提到 「 因為上帝宣判為無罪的,不是單聽法律的人,而是實行法律的人。 」﹐ 其中的「法律」(律法)與 「 社會生活 」 中的法律有相似之處,但 「 本質 」 上有所不同。   保羅所說的 「 律法 」﹐ 是指舊約摩西律法,包括道德、禮儀和民事律,其目的是使人 「 認識 」 罪,並幫助人回歸與神的正確關係。 而 「 社會 」 法律則旨在維持公共秩序,保障個人權利與促進社會福祉,更注重 「 外在 」 行為的合規性。 保羅強調, 「 僅僅 」 聽律法或了解律法並 「 不能 」 使人稱義,唯有那些從 「 內心 」 改變並實行律法的人,才能被神稱為無罪。 律法的 「 本質 」 是屬靈的,揭示了神的 「 公義 」 和對人 「 內心 」 的要求;而社會法律則由 「 人制定 」 ,隨時代與文化而改變。 律法與社會法律的 「 相似點 」 都在於要求 「 行為實踐 」 ,重視正義與良善; 「 不同點 」 在於律法關乎靈魂的 「 救恩 」 ,由神來審判,目標是人與神的和好,而社會法律則專注於 「 人與人 」 之間的關係,影響人的社會生活。保羅提醒我們,律法的 「 核心 」 在於 「 內心與行為 」 的合一,而非僅僅外表的遵守。   基督徒應將內在的信仰與外在的行為結合,以基督的價值觀和愛心來活出見證。基督徒應遵守社會法律,展現對公共秩序的尊重 。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基督徒應以誠實、公正與愛心為原則,體現聖經的道德標準,並 「 避免 」 為追求利益而妥協屬靈價值。 面對社會不公時,基督徒應以智慧和勇氣參與改革,秉持神的公義來影響社會。此外,基督徒應以實際行動展現對鄰舍的愛,例如:關懷他人的需要,化解衝突,並以和平與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讓神的愛在生活中流露。   基督徒不僅僅追求外在行為的合規,更應注重對神的敬畏與對人的愛。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基督徒在世上成為 「 光和鹽 」 ,透過行為見證福音的力量,影響社會,並帶來永恆的價值。 詩歌分享:更新我心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

2024.12.04 「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圖片
2024.12.04  「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Biung Tin 鄭長老   待降節( 12 月 1 日)前夕,上週六( 11 月 30 日),台東教會又添加一位宣教生力軍──陳甲均傳道師。在上帝面前與眾信徒的見證下,他正式被封立為「牧師」,這是一場莊嚴而慎重的儀式。   在按牧禮中,嵐豹˙魯撒亮牧師以「無論你在何處」為題,引用《約書亞記》 1:1-9 ,勉勵陳甲均傳道師:「 1:9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按牧儀式由東部中會議長陳信 喆 牧師主持,陳甲均傳道師在眾人面前向上帝與 教會立下忠心誓約,正式踏上「牧會」的生涯。 陳甲均牧師在就任詞中坦言:「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 的確,牧會的挑戰不僅僅是 ⑴ 傳講聖經真理, ⑵ 教導信徒靈命,還有 ⑶ 關懷信徒身心靈的需要 ﹐ 輔導他們面對生活挑戰。同時,牧者也要 ⑷ 處理繁瑣的教會行政事務 ﹐ 協調各部門運作,並 ⑸ 對外宣揚福音。此外, ⑹ 籌措募款建堂 ﹐⑺ 學習人際溝通協調,甚至 ⑻ 忍辱負重,這些都成為牧者的日常責任。而在這一切之外,他們還需 ⑼ 平衡家庭生活,堪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曾經有位即將從神學院畢業的學生 ( 現在是牧師 ) 向老師請教:「如何牧會?」 ﹐ 老師簡單回應:「撩落去!」這句台語意義深意:即便前路艱難,仍要奮不顧身地全力以赴。   願慈悲憐憫的上帝賜下智慧與能力,陪伴陳甲均牧師走在牧會的道路上。無論身處何地,願他常記得,上主必與他同在。 A-men 詩歌分享:不是一條易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gmPbgW7jg

2014.12.02 更生教會「歡喜畫」VS.「話歡喜」

圖片
2014.12.02   更生教會「歡喜畫」 VS. 「話歡喜」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五( 11/29 ),踏入更生教會,聖誕的濃厚氣息撲面而來,教會內溫馨又熱鬧。這一天,更生教會首次舉辦的社區繪畫班——「歡喜畫」結業發表會,場面熱烈溫馨。   繪畫班的指導老師 戴素貞 執事 ﹐ 來自台東教會「畫免驚」的老師,這位老師在台東教會已培養無數學生,如今在更生教會移植、深耕,並再度開花結果,令人敬佩。她總是默默奉獻自己的時間與恩賜,透過行動傳遞福音,以「行為」展現對社區的愛。   當天,學員們分享學習感想,無一不帶著喜悅。大家說:「本來完全不會畫」、「不敢拿畫筆」、「平生第一次接觸繪畫」 --- 等。透過老師的指導,學員從不知所措到逐漸領悟,再到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過程充滿轉變與驚喜 ﹐ 最終,每位學員都帶著「話歡喜」的心情,感激老師的耐心啟發與細心指導。   曾有位畫家說:「繪畫使人心靈沉澱,與自己對話,並與他人分享喜悅。」 ﹐ 這不僅建立了信心,更讓人感受到「分享成果」的歡愉,成為人生中的一大收穫與成就。   傳揚社區福音,不僅是「嘴說」上帝的真理,更是讓他人從我們行為中「看見」耶穌基督的愛。在這待降節期,我們迎接耶穌的降生,祈願耶穌基督帶給我們新的生命與盼望,並將這份喜悅和平安分享給更多人。 詩歌分享:榮耀歸於真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zEuuZNmr0

2024.11.29 綠草香

圖片
2024.11.29    綠草香                Biung Tin   鄭長老   昨天 ( 11/28 ) 早晨天氣難得晴朗,冬日陽光照滿小庭園,趁這好時光整理園地,進行久未鋤草的工作。由於前幾個月連續颱風帶來大量雨水,土壤一直濕潤不宜鋤草。最近雖稍微乾燥,但仍然寒意未退,因此﹐抓住陽光露臉的片刻,開始鋤草。   工作完成後,輕微的汗水和陽光混合,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新的綠草香在鼻尖縈繞,使我不禁露出微笑﹐這自然的氣味,喚起我內心深處的一絲溫暖和懷舊情懷。   忽然想起一首日本老歌 --- 「北 国の 春 」。歌詞描述男女互相關懷的情意,與春風呢喃交織,與我感受綠草香情境相合。 台灣翻唱為《榕樹下》:「榕樹下是我最懷念的地方」,歌聲中提到的那醉人的綠草香,如同這片剛剷鋤的草地,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靜靜站立於花園中,我想起詩篇 72:6 「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這句話的畫面﹐感到與眼前景象很契合。當草地被修剪後,猶如等待甘霖灑下滋潤,使一切再度茂盛、鮮活,正如詩篇 72:1 中提到的公義之王,帶來和平與富饒的治理 ﹐ 這片草地正是象徵了自然的重生與新生的希望。   台灣,這塊寶島,有著翠綠的山嶺與充沛的雨量,正是上帝所賜的福地。我們像這草地一樣,享受恩典的滋潤,而台灣人的努力與正直也如小雨般,彼此影響,願「行公義、好憐憫、心存謙卑與主 ( 人民 ) 同行」 ﹐ 帶動 Team Taiwan 的和平與繁榮。   我望著剛整理的花園享受片刻的寧靜,心中滿溢著感恩。這微風裡的綠草香,像一首歌,也像一則詩,提醒我珍惜眼前的美好,期待更多豐盛的未來。 歌曲分享:《挺台灣應援曲》為 Team Taiw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fSNMNEOos

2024.11.27 暖冬的太陽

圖片
2024.11.27   暖冬的太陽     Biung Tin 鄭長老   昨日早晨,載太太去上班,行經鄉間小路。車內響著輕柔的美國鄉村音樂,眺望綿延的中央山脈 ﹐ 兩旁的稻田隨風搖曳,陽光透過翠綠的花草樹木 ﹐ 形成斑駁的光影。在冬日的陽光下,空氣中透著清新和甜美 ﹐ 那片刻的寧靜與和諧,讓人感到溫暖,心中充滿感恩。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這樣的美景與平安,讓我們能在日常中享受祂的恩典。   然而,今年的天氣卻比以往更異常 ﹐ 由於氣候變遷,即便已過「立冬」 ( 11 月中旬 ) ,台灣仍被颱風侵襲。尤其 10 月的康納颱風,帶給農業沉重打擊,農作物損失慘重,令人心疼 ﹐ 11 月應是秋收的季節,稻田本該呈現一片豐收景象,但颱風過後,許多農田稻穗倒伏,無法收割,農民的辛勤付出化為泡影。   氣候變遷的影響 ﹐ 不僅僅是颱風的頻率與強度增加,也影響到季節的交換和農業生態。以往涼爽的秋冬天氣,取而代之的是高溫與不穩定的天候。我們不禁要反思,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是否正在加速這些改變?   在這樣的暖冬早晨,我們既感恩眼前的美景,也感到對未來的憂慮。或許,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減少浪費、珍惜資源,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同時,祈求上帝保守 ﹐ 讓我們在風雨中仍能堅持信心,憑祂的帶領,渡過一切艱難。 歌曲分享: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 鄉村路帶我回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ckZqJ-kTA

2024.11.26 參加「2024原住民生態教會論壇」的心得

圖片
2024.11.26  參加 「 2024 原住民生態教會論壇」 的心得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六( 11 月 23 日),我參加了「 2024 原住民生態教會論壇」。此次活動由布農文教基金會主辦,並由台東大學友善環境農漁推廣中心、台東興起教會、台東環境保護聯盟、民間永續會及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共同協辦 ﹐ 由台東大學劉炯錫教授主持。   論壇聚集了基督教各教會的牧者、同工及會眾,旨在推廣「生態教會」的理念,提出其原則、標準以及實踐方法。 這是台東首次舉辦從「信仰的立場」關懷生態,延伸至靈修與環境保護,討論範疇廣泛深入。例如:如何在靈修中與大自然萬物一同敬拜上帝,並運用在地文化,如布農族八部合音,結合蜜蜂的嗡鳴與瀑布流水聲,成為對大自然的讚美。除此之外,還從學術與技術層面 ( 如碳足跡、碳盤查、節能減碳 ) 以及友善環境農業的推廣 ( 如有機農作與智慧型蔬菜種植 ) 。這些觀點提供我們,從教堂「內」的崇拜邁向教堂「外」的大自然敬拜,維護生態與環境的活力,同樣是靈修的一部分,因為自然界是上帝的創造。   1985 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的《信仰告白》就開始反思人類誤用上帝賜予的恩典,導致人類與萬物及上帝的關係破裂。 此次論壇進一步探討了生態意識與環境保護如何與經濟發展、社會需求及政治利益密切相關,並指出在追求這些目標時,教會需要智慧地尋求平衡點。   環境的改變不僅影響生活、心理與價值觀的改變 ( 例如,某些商品所傳遞的消費主義價值觀,鼓勵浪費,與生態保護的目標背道而馳 ) 。論壇提醒基督徒,生態教會的使命是回應上帝的呼召,關懷受造界的生命,防止過度破壞 ﹐ 導致生態失衡與災害 ( 如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及土石流等 ) 。這是將耶穌基督之愛延伸到自然界的實踐,是信仰關懷的具體展現。   參加這次論壇讓我深受啟發 ﹐ 長知識,也對教會未來在生態保護中的角色有了更多思考。 願這些心得能與大家分享,並一起攜手成為上帝創造的好管家。 歌曲分享: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多美好的世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oO0lmQbY8

2024.11.24 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因祂活著

圖片
2024.11.24   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因祂活著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 但以理書 7 章 1 ~ 28 節」描述但以理做了一個奇特的夢,夢中看見了從海裡升起的四個巨大的怪獸,每個怪獸都有著獨特的樣子和象徵的意義 ( 但 7:1 ) 。 第一個怪獸是一隻長著鷹翅的「獅子」,代表著巴比倫帝國,強盛威武,征服的速度像鷹一樣迅猛; 第二個怪獸像一隻「熊」,嘴裡咬著三根肋骨,暗示瑪代波斯帝國的力量和它攻占三個重要地區的殘忍行徑; 第三個怪獸是四翼四頭的「豹」,象徵希臘帝國的快速擴張,也暗示它日後會分裂成四個部分; 最後一隻怪獸力量強大,讓人感到恐懼,代表著羅馬帝國,它的「十隻角 ( 但 7:8 )」 和長出的小角象徵著帝國分裂後的權力爭奪和信徒面臨的逼迫。   最後,但以理看見天上的寶座被設立,至高無上的神坐在寶座上一位「像人子 ( 但 7:9 ; 7:13 ) 的來到施行審判,祂被賜予了至高的權柄、榮耀和國度,這國度將永遠長存,沒有人能夠取代或毀壞。   這幅異象不僅讓「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燃起盼望,也揭示了歷史各帝國興起與衰敗的規律,更帶來一個重要的信息:最後,神的國度將超越一切人類的權勢。   今天我們面對生活中各式的混亂和不公時,要堅定帶著盼望地相信神掌管一切。我們要仰望基督,堅心倚賴祂的,祂必保守你十分平安,因為你倚靠祂 ( 以賽亞書 26:3 ) 。   但以理的夢就如一幅畫,反映我們今天的生活世界,像身處巨獸 ( 如:戰狼 ) 的威脅一樣,但只要我們信靠基督,就能擁有盼望,並活出天國的價值 ﹐ 無論何時何地, 我深知道,祂掌管明天,因祂活著 ,也為我們指明了人生方向。 詩歌分享:因祂活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HVjdIpf4Q

2024.11.23 讓我的生命見證基督的愛

圖片
2024.11.23  讓我的生命見證基督的愛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靈修章節 ( 但以理書 6:1 ~ 28 節 ) 記載了但以理因堅守信仰而被投入獅子坑,最終因上帝的拯救而得勝的故事。 從中可以學習到但以理的感恩態度,即使身居高位(巴比倫國的總長之一,但 6:1-2 ),他始終記得感謝神的恩典在他身上,而他並未因權位而驕傲,反而更加謙卑,持守信仰,定時向神禱告感恩,即使面臨生命危險也不動搖(但 6:10 )。   他的感恩超越了外在「環境」的影響,因為他深知所有的「境遇」都出於上主的「主權」,即使身陷危機,他仍選擇感恩,展現了堅定的信心與敬虔的生命態度。   當上主在獅子坑中拯救他後,再次彰顯上主的信實與大能,而但以理的生命見證也使「大流士王」頒布讚美神的詔令,將榮耀歸於神 ( 但 6:26 ) 。   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持守感恩的心,「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相信神的主權與慈愛。當生活順利時,應像但以理一樣,謙卑地承認一切來自神的恩典;當面對挑戰或試煉時,也應學習不埋怨、不懼怕,而是以禱告「感謝」神,因為「祂」的旨意遠超我們的理解,並且祂的計劃在我們生命中必然成就。   隨著感恩節( 11 月 24 日)即將來到,我們應將一年來的蒙福經歷向神獻上感恩。 感恩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習慣,也是培養「正面」思考的心思。讓我們以「感恩、信心和盼望」迎接每一天 ﹐ 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成為榮耀神的器皿。 詩歌分享: 境遇好歹是主所定 ( 台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J09pK-HiA 感謝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fwJAiFdJ4

2024.11.21 上帝定意如此行

圖片
2024.11.21      上帝定意如此行      Biung Tin 正長老 經文:耶利米哀歌 2 章 1 ~ 22 節   今天新眼光讀經內容讓我有所感觸 ﹐ 人生有許多事的發生 ﹐ 常以「自我」為中心思考 ﹐ 而不在意他人的勸告 ﹐ 離背聖經教導 ﹐ 而自我獨斷獨行 ﹐ 導致懊悔莫及 。   耶利米站在耶路撒冷破碎的城牆旁,眼中帶著不捨的淚水看著廢墟及空蕩的街道,回憶昔日人聲鼎沸、歡笑滿滿的場景,如今只剩下哭聲和寂靜。   耶利米低聲說:「上主真的做成了祂的計劃,執行了祂的命令啊! ( 哀 2:17 ) 」。他知道,這場災難不是突然降臨的。早在許多年前,上帝就透過他和其他先知,不斷地提醒以色列百姓,呼籲他們回到正道上來。可是,人們總是搖頭,甚至嘲笑:「哪有這麼嚴重?別嚇我們!」他們繼續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崇拜偶像,沉迷在眼前的快樂中。   上帝並非不愛祂的百姓,反而是因為愛得深,才不得不採取這樣的行動。耶利米明白,上帝的心也在痛,就像一位父親看到孩子走錯路,明知道懲罰會讓孩子哭泣,但還是必須出手,因為愛是為了挽回,而不是放任。   耶路撒冷的淒涼是個警告,也是個提醒。耶利米站在那裡,不禁想起自己多年的苦心勸告,心中既感到「無奈」,也明白這是百姓自己選擇的結果。上帝給了他們足夠的機會,他們卻一次次選擇背離。   今天的故事「提醒」我們在這個世代,或許我們不像耶利米一樣要直接宣講審判,但我們可以「活出」正直與善良,用實際的行動去幫助身邊的人,成為社會中的光與鹽。 我們可以 關心弱勢群體,替他們發聲; 我們可以在道德敗壞的時代,堅持誠實與正直; 我們可以用愛去影響身邊的人,幫助他們看見悔改的重要性,帶領他們重新認識上帝的愛。   信仰「不只是」教會裡的敬拜和禱告,「更是」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無論是在家裡、工作中,還是社會上,我們都能用自己的行動和態度,讓上帝的心意被人看見」。或許我們做的只是「很小」的事,但這些「小光點」,終將在黑暗中閃耀,指引更多人走向光明 ( 就是見證 ) 。 詩歌分享:再次將我更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

2024.11.15 讀啟示錄18章的心得分享

圖片
2024.11.15  讀啟示錄 18 章的心得分享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巫化牧師(玉山神學院講師)指定我們研讀「啟示錄 18 章」,並撰寫心得 ﹐ 在此與大家分享。 《啟示錄》這卷書對許多基督徒而言,是充滿神秘且難以理解的。它探討世界末日和天國降臨,常被視為超現實的預言,大都人跳過閱讀。然而,這部由使徒約翰在拔摩島流放期間所寫的書卷,其實蘊藏了深刻的啟示。透過異象,約翰見證了末日的審判以及神國的降臨,傳遞出神對世界的最終救贖。   啟示錄第 18 章描述「巴比倫」罪惡之城的傾覆。它「隱喻」了當時的羅馬帝國,也象徵了人類對「物質、權力、地位、名聲」等世俗價值的沉迷與追求。天使宣告「巴比倫傾倒了」,提醒我們世上的財富和榮華如曇花一現,無法長存。這些事物若充滿我們的心靈,就會使我們偏離永恆的目標,忽視真正有價值的追求。 其中第 4 節:「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他一同有罪,受他所受的災殃。」這句話提醒我們,唯有持守信仰,才能避免被世俗的腐敗所沾染。我們需要警醒、悔改,不讓心靈沉溺於物質誘惑中,並記得神對我們的期盼。   巴比倫的傾覆是對我們的一種警戒——世上的榮華富貴終究會消逝,而「唯有」在基督裡的盼望才是我們應當「追求」的永恆產業。這章經文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謙卑順服」於神,遵行祂的道,「不被」世俗的吸引力拖離正途。   最後,懇求神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能夠時刻警醒,讓「心思意念」專注於那永恆的盼望,遠離虛浮的榮耀,堅守屬靈的價值觀。 詩歌分享:昨日今日直到永遠耶穌不改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rZOOqR52g

2024.11.11 千里迢迢趕轉來 (台語)

圖片
2024.11.11  千里迢迢趕轉來 ( 台語 ) Biung Tin 鄭長老 這是朋友跨越千里來自上海的祝福 ﹐ 為我生日寫的溫馨祝賀詞: (台語) 「千里迢迢趕轉來(上海), 為 着✽ 桑健康永相( si à ng )在。 過去袂順攏呼去, 今日有緣作伙永常( si ò ng )在。 祝生日快樂!」   這份心意不僅是祝福,更像是對我過往歲月的回顧與未來歲月的鼓勵。過去有風雨也有困難,如今有緣相聚,彼此支持,共度這段「松齡」時光,我深感幸運。   在上帝的恩典下,我和太太來到台東已經 17 年了,這段時間見證了生活的轉變與成長。今天,我懷著滿滿的感恩,向身邊的人與事表達感謝 ﹐ 我的感恩: 1. 感謝上帝 上帝的引領和眷顧是我生命中的重要支柱,祂使我在台東安身立命,並在這裡遇見了許多可貴的朋友與夥伴。 2. 感謝我的太太 她是我一生的伴侶,無論是歡樂還是困難時刻,她總是無怨無悔地陪伴在我身邊 ﹐ 還照顧白胖胖兮 。 3. 感謝各位朋友 朋友們的關懷和陪伴,尤其是賴桑的移居,讓我們在退休後的生活在此不孤單,有了彼此的支持,日子更加豐富。 4. 感謝健康的身體 這是一項莫大的恩典。我非常感激馬偕醫院的醫師、中醫師們,尤其復健科的黃醫師,她用心指導我皮拉提斯的訓練,使我長期困擾的坐骨神經痛和腿部痠麻得以改善,讓我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 5. 我現在的生活 如今,生活充實而有意義。日常生活中,我喜愛吃、喝、睡,維持規律的「走路」運動,同時也投入「寫作」,記錄生活的點滴與內心的感受。此外,我積極參與教會聖歌隊 ﹐ 晨曦會服事,也在玉神進修,準備學習報告,持續學習與成長。 6. 偶爾,我會到其他教會或機構團體分享,這樣的交流讓我感受到   自己依然有能力為他人帶來祝福。 7. 最重要的,是與「對」的人「共度」時光,透過聚餐和交流,談天說地,彼此鼓勵,這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來源。   感謝生命中的每位同行者,感謝這份溫暖的祝福。我願意繼續以感恩的心走下去,用生命回應上帝的恩典。 詩篇 16:11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以賽亞書 40:31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