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2024.04.25 感恩﹐享受當下

圖片
  2024.04.25  感恩 ﹐ 享受當下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早上去復健 ﹐ 經醫師檢查已經進步多 ﹐ 但我仍喜歡每天繼續做治療 ﹐ 我跟醫師說:進廠保養 。 復健中心環境寬倘明亮 ﹐ 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親切、溫柔 ﹐伴隨著輕柔的音 樂 ,讓我享受復健 療程 。   在回家的路上,雨滴輕輕地敲打著車窗,車內瀰漫著柔和的音樂,車外的風景如畫般美麗。我心中湧現出濃濃的感激之情,在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中,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恩賜,我感激著上帝所賜予的一切。   詩歌分享 : 感謝神 - Thanks to Go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fwJAiFdJ4

2024.04.20 台灣的軟實力---花蓮地震四則感人故事

圖片
2024.04.20  台灣的軟實力 --- 花蓮地震四則感人故事 Biung Tin 鄭長老 詩篇 46:1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和力量,是我們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46:2 因此,縱使大地震動。高山崩坍,墜入大洋;縱使怒濤澎湃,群山震撼,我們也不驚惶。    前幾天晚上倒垃圾時段 ﹐ 與隔壁東大數學系教授聊起花蓮大地震令人讚賞的故事 ﹐ 在此分享 。 故事一: 特種搜救隊展現專業技能與判斷的精湛。   當地震發生後,各地區特種搜救隊即待命 ﹐ 且迅速展開搜救工作。他們不僅具備優秀的訓練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極端狀況下保持冷靜和果斷 ﹐ 利用專業訓練和經驗,評估地震對建築物和人群可能造成的影響,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艱難但「正確的決策」,確定搜救的優先順序和方式 ﹐ 他們的用心與努力,挽救了許多生命,讓人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故事二:慈濟人在災難中的迅速行動和創新的設施。   慈濟基金會迅速組織人力和物資,投入災區救援。他們利用「創新」的設施和科技,在國小活動中心避難所 ﹐ 以 4 小時架設「福慧環保隔屏」 ﹐ 是封閉式可掀拉進入的深藍色帳篷,有「隱私」空間的安置設施。其材質為「回收」塑料,並具有「阻燃」效果,提供更有效率的救援服務,讓災民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支持。這種創新「避難所」引發國際的讚賞 ﹐ 他們的行動展現了人道主義的精神,為災區帶來了希望和溫暖。   故事三:康老師和他對貓咪的愛與搜救。   在天王星大樓的拆除作業中,發現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場景。當拆除人員到達 7 樓時,他們發現了一隻白底橘色花紋的貓咪被卡在了鐵窗與窗戶間,處於危險之中 ﹐ 面對這一情況,花蓮縣政府作出非常「人性化」的決策,立即指示暫停拆除作業,並調派雲梯車協助救出貓咪。這個決定不僅顯現對「動物」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更凸顯台灣社會對待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的轉變 ﹐ 這種愛心和人文素養將繼續引領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故事四:地震引發了建築物法令的修改,以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繼 921 大地震後 ﹐ 引發建築物法令修改,對災害防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加強建築結構的設計和施工標準,以及增加抗震設備和補強措施,建築物將更能夠抵禦地震帶來的破壞。法令修改顯示政府和社會對於公眾安全的重視 ﹐ 具有高度行動力和責任感。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建築物面臨一次

2024.04.22 台東慢食節~慢走 慢思 慢食 慢活

圖片
2024.04.22  台東慢食節 ~ 慢走 慢思 慢食 慢活   Biung Tin 鄭長老 上星期六( 4/20 )參加在台東卑南文化公園舉辦的慢食節,現場氛圍熱鬧而又富有活力。這項活動在 2023 年榮獲 ISO 20121 國際驗證﹐邁向永續慢活城市。這是對台灣慢食運動的一種肯定,也讓更多人關注到台灣在飲食文化上的特色。 2024 年度台東慢食節,以其獨特的概念和活動內容吸引了眾多來自各地的參與者。活動的理念「慢走、慢思、慢食、慢活」貫穿了整個會場,讓人們有機會重新審視「飲食、生活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慢食 slow food 」運動起源於義大利,旨在提倡對「食物」的尊重、對「食材」的追求和對「用餐」過程的重視。它強調了食物的「來源」、食材的「品質」以及食物的「味道」,同時關注「飲食的環境和社會意義」。台東慢食節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希望通過活動來推廣慢食文化,倡導人們重新與食物、環境和社會建立更為良好的關係。 當天, 40 多家來自台東以及其他地區的「好農」店家聚集在慢食節上,他們提供各種新鮮、健康的食材和美食。無論是有機蔬菜、特色手工麵包還是傳統的台灣小吃,都讓人垂涎欲滴。   大會舉辦「慢食作講座」 ﹐ 參與者可以在這些攤位上品嚐到來自不同地區的特色美食,體驗到「多元」的飲食文化融合。 整個活動場地的環境也是一大亮點。卑南文化公園寬廣的空間讓人感覺心曠神怡,家庭可以在草地上放鬆身心,小朋友可以盡情奔跑玩耍。參與者們也都「自覺」地保持著環境的整潔,他們自帶碗筷杯具,或者使用天然的植物葉子 ( 核桃葉、芭蕉葉 ) 來裝食物,這種環保的行為 ﹐ 讓外國訪客對台灣人的環保意識感到欽佩與驕傲。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參與者眾多,但整個活動現場卻是井然有序,排隊時也能感受到秩序良好,與一般的夜市場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有序的氛圍讓人更能夠享受到用餐的樂趣,同時也展現了台灣人民的文明素養。 2024 年的台東慢食節不僅是一場美食盛宴,更是一次關於飲食、環境和社會的深度思考和體驗之旅。通過這樣的活動,人們不僅可以品嚐到美味的食物,還可以重新思考他們與食物、環境和社會的關係,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影片分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T4JR51t30

2024.04.18 拿掉職銜後,你還剩下什麼?→體會老來是生活,不是生存 !

圖片
  2024.04.18 拿掉 職銜後,你還剩下什麼? → 體會老來是生活,不是生存 ! Biung Tin 鄭長老 (箴二七 1 ;雅四 14 )。 不生活在過去,也不為明天憂慮。神並未應許天色常藍,生活永遠快樂無痛苦;神並未應許不遇苦難和試探;也未應許前途順利、大道平坦。生命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 放大看   最近看到 「 經理人雜誌 」 一篇 文章 ﹐ 標題:「 名片是公司暫時借給你的,有天終究要還!拿掉職銜後,你怎麼定義自己? 」   文章敘述:某人退休前是某集團事業處的高階主管,從事組織人才招募與培訓專案經理。有天與昔日同事聚餐聊聊 ﹐ 同事問及「退休後跟以前上班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呢?」 。 他說「人際關係的網絡單純了許多!」 ; 「以前有祕書幫忙處理大小事,現在只能自己動手了。」 有句俗話:拿掉名片和學歷,你還剩下什麼? 學歷、公司、職稱都只能在你擁有它的時候對你幫上最大的忙,一旦離開,就什麼優勢都不存在了。   退休後的我 ﹐ 因兩膝蓋退化不能走路 ﹐ 且對在台北生活環境感到吵雜 ﹐ 想尋覓安靜、簡單的退休生活 ﹐ 於是與太太商量搬離台北至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 地廣人稀 ﹐ 人稱為台灣迦南地 --- 台東 。 在台東享受慢活﹐了解 ~ 昔日的頭銜、職稱、職務 --- 等 ﹐ 只是人間過客 ﹐ 不再留戀 。   老來是生活,不是生存 ﹐ 在台東的山野間, 我們找到自己的憩息之地。 晨曦初現,陽光躡手輕輕, 綠蔭中的小徑,生命之歌。 鳥兒歌唱,樹葉細語, 這是生活的真諦,永不倦。   部落的火把晚會, 熾烈的火光,舞動的靈魂。 傳統的節奏,編織著記憶, 這是我們的故事,智慧的源頭。   老來不再匆匆趕路, 我們停下來,聆聽自然的話語。 大自然的擁抱,陽光的溫暖, 這是老來的禮物,生活的驚奇。   在台東,我們學會放下, 擁抱當下,感受每個時刻。 「老」 ﹐ 是美麗的旅程, 在慢活中,我們找到真實的精彩。   詩歌分享: The older I get 年歲益長 - Alan Jackson           ( 中英歌詞 )   這首美國鄉村歌曲我非常喜歡 ﹐ 道出人 變得更老,智慧愈高,

2024.04.16 新眼光讀經 「情境、意境、心境 + 靈性」

圖片
2024.04.16   新眼光讀經 「情境、意境、心境 + 靈性」 Biung Tin 鄭長老  從今天開始 ( 4/16 ) ﹐ 新眼光讀經進度 ﹐ 從 詩篇 第 42 篇到 ( 5/16 ) 第 72 篇 為期一個月 。   詩篇是以詩歌形式表達感恩、悔改、祈禱和讚美的文字。詩篇被歸類為舊約時期的「智慧文學」,被認為是以色列的詩人、先知和君王所創作。   詩篇文章寫作 ﹐ 表達豐富的情感和心靈的體驗 ﹐ 就像中國文學中的「唐詩」一樣,詩篇也具有「情境、意境和心境」的表達,但是更加突顯的是其「靈性」的抒發。這些文字是作者在感恩、悔改、恐慌、挫折、絕望、沮喪時的祈禱、懇求、感謝和對上主的讚美表白。   每一首詩篇都是與神對話的交流,是靈魂與神之間的深刻連結。在這些文字中,人們可以找到安慰、力量和希望,也能夠在神的愛和慈悲中找到慰藉。   因此 ﹐ 對於「個人」的靈修,這些詩篇無疑是極具 " 啟發 " 性的。它們呈現了信徒在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下,如何通過祈禱和讚美與神建立更深的聯繫。因此,對於每個人的靈修來說,這些詩篇都可能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和啟示,因而我在此暫緩再書寫心得。 詩歌分享 : 詩 篇 43 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4A-ijgezY

2024.04.15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使人得鼓勵與祝福

圖片
2024.04.15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使人得鼓勵與祝福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以弗所書 6 章 21 ~ 24 節 我派他到你們那裡去的目的是要你們知道我們這裡的情況,使你們得到鼓勵。(以弗所書 6 章 22 節)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15   今天的章節是以弗所書的最後一段,呈現保羅對當時信徒的關懷與祝福。儘管身處監獄,保羅仍牽掛著亞細亞地區的信徒,表現出他對以弗所教會的信徒充滿了真摯的心意。   保羅的關懷著重於如何堅定與鼓舞信徒的心靈,讓他們在真理上得到「正確」的教導。他派遣 推基古 ( 弗 6:21 ) 或寫信向他們致意、教導和鼓勵,都是希望眾信徒能夠受到鼓舞和安慰,並且蒙受上帝的恩典。   在台東市區教會(初鹿、更生、台東)聖歌隊 ﹐ 為紀念耶穌的復活而舉辦的聯合禮拜 ( 2024.03.31 ) 献 詩 ,從今年一月開始,經歷三個月共計四次、共 12 小時的練習,每次都由台北聖樂團的指揮李珮琨老師及同工們悉心指導。他們不辭辛勞地花費自己金錢、時間和精力,長途跋涉從台北來到台東,全心全意地為了將最美好的歌聲獻給永恆的上帝。   更令人感動的是,在前天( 4/13 日)夜晚十點,台北聖樂團的指揮李老師和七位同工,不辭辛勞 ﹐ 途中經歷多次餘震,坐火車抵達台東 ﹐ 並於 14 日舉辦了台東地區的「聖樂研習會」,參加人數約有 70 多位 ( 誇教會、教派 ) 。所有這些舉動都是無酬償的,他們純粹是為了感謝上帝的慈愛,並將唱詩歌「正確」的技巧(詞、句 ﹐ 抑揚頓挫、音量、力度、音色)教導聖歌隊員,以提升聖歌隊員對歌曲和歌詞的詮釋與理解,用「心靈與情感」唱出最美好的歌聲獻給上帝,並且以此帶來平安、喜悅和盼望。   台北聖樂團成立於 2005 年 1 月 8 日,其宗旨是推動古典聖樂的保存與發揚。他們以宣揚福音為中心使命,透過在各地教會中獻詩,藉聖樂歌頌神的奇妙恩典和福音的真理。   李老師和同工們的舉動,就像保羅對以弗所教會信徒的真摯關懷一樣,聖樂事奉也是分享福音和喜悅的目的 ﹐ 都是為了使人得鼓舞與祝福。 詩歌分享:古老愛爾蘭祝福之歌 --- 台北聖樂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GPdPxUDZY

2024.04.14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要準備好

圖片
2024.04.14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要準備好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以弗所書 6 章 10 ~ 20 節 所以,你們要準備好。(以弗所書 6 章 14 節 a )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14   今天經文保羅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信徒 ﹐ 面對著各種誘惑和屬靈攻擊,保羅鼓勵他們要靠著神的力量站立得穩,以神的真理和公義對抗邪惡的勢力。   在當時基督徒不僅要面對社會和文化的壓力,還有屬靈層面的試探。保羅的「目的」是教導他們如何在信仰生活中站穩腳步,對抗邪惡的勢力,並建立愛與和睦的關係。   以弗所書六章的結尾,保羅提到了信徒應當穿上神所賜的全副軍裝,應對屬靈上的爭戰 ( 弗 6:14  ~ 17 ) 。這些「軍裝」象徵著基督徒應具備的屬靈品質和能力,如真理、公義、平安、信心、救恩和聖靈的話語。   這段經文提醒基督徒要做好生活中的準備,因為困難和試煉是不可避免的。他們需要持守信心,活出福音的真理和公義,堅持信仰,並榮耀神。   在 " 當今 " 的社會,隨處可見文化多樣性和價值觀念的衝擊。我們被許多意想不到的方式 ﹐ 向人發出誘惑和挑戰所包圍 ( 如:名利、權勢、地位、威望、錢財 --- ) ,如同以弗所的信徒身處異教崇拜和邪靈信仰的城市一樣。畢竟人是軟弱的,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信仰生活中站穩腳步,時刻做好準備 ﹐ 並勇敢地對抗邪惡的勢力 ﹐ 不忘禱告,隨時準備好面對 。   詩歌分享:主 祢 是我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OAxx2bRIc

2024.04.13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盡本分做人

圖片
2024.04.13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盡本分做人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以弗所書 6 章 1 ~ 9 節 作奴僕的,你們要戰戰兢兢,專心服從世上的主人,像事奉基督一樣。(以弗所書 6 章 5 節)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13    以弗所城是典型的羅馬帝國城市,其社會組織以家庭為核心,父權制度根深蒂固。父親是家庭結構中的領袖,他的話語是絕對權威,兒女們要順從他的指示,而妻子也要恭敬順從。     保羅寫給以弗所的基督徒 ﹐ 強調家庭中兒女對父母的順從,這不僅是當時社會的共識,也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 保羅教導說 :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 ( obey ) 父母 ﹐ 這是基督徒的本分( 6 章 1 ~ 2 節)」 。 相對的 ﹐ 保羅也要求父母要「約束權柄」──不要激怒兒女( 4 節),要用「主」的教導(愛)來養育教導兒女。     保羅也提到了主僕關係,當時的奴隸制度下,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基督徒中可能有些人是奴隸或僕人,保羅教導他們應當「怕戰慄,存著誠實的心,像是給基督服事一般(弗 6:5 )」。 同時,主人「不要威嚇他們 ( 6:9 ) 」,而要對待他們「如同有主在天上的公平(愛)」。     保羅的目的是要教導基督徒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要他們在地上的生活 " 應當 " 表現出基督徒的「價值觀」 ﹐ 他強調「愛、順服和公義」的重要性,這是「基督教教義的核心價值」,也是基督徒們能在當時社會中展現出來的品質。     保羅也是教導今日基督徒不僅應該在教會內彰顯愛和真理,也應該在社會中成為「光、鹽」的見證,關心弱勢群體,追求公義和和平 ﹐ 在世俗社會中成為見證上帝的「公義與愛」。 詩歌分享:我需要有你在我生命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sIAzyU5umI

2024.04.12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圖片
2024.04.12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經文:以弗所書 5 章 22 ~ 33 節 這經文啟示了極大的奧祕;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的關係說的,可是也可以應用在你們身上;丈夫必須愛妻子,像愛自己一樣,而妻子必須敬重丈夫。(以弗所書 5 章 32 ~ 33 節)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12   今天這段經文在教會中常被用來祝福新婚的情侶,並鼓勵他們以耶穌基督和教會之間的關係為榜樣。   經文開始述說妻子應當如何順服丈夫,就像她順服主一樣 ( 弗 5:22 ~ 24 ) 。這裡的「順服」並不僅僅是服從,而是一種「信任和依賴」,願意按照丈夫的引導和保護來生活。丈夫作為妻子的「頭」,象徵著「領導和負責」,應當愛護妻子,關心她的需求,並願意為她犧牲,就像基督為教會犧牲一樣。並且強調基督對教會的無私愛,以及教會對基督的順服應當像妻子對丈夫一樣,順服基督的引導和教導 ( 弗 5:25 ~ 27 ) 。   婚姻中的合而為一,說明基督與教會是一體的,就像夫妻一樣 ﹐ 其關係不僅體現基督對教會的愛,也體現教會對基督的順服和信任。   當今社會,婚姻關係不再像過去一樣固守傳統,而是受到時代變遷的影響。同樣地,教會也不免受現實的影響,牧者的牧會態度、長執的服事以及與信徒之間的關係,若有不合,也可能導致個人離開教會或教會分裂。然而,教會與婚姻一樣,並非隨心所欲就能改變。因此,我們應該學習保羅所說的話:“因為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 ﹐ 共同扶持、鼓勵、信任 ﹐ 並 盡心、盡力地為眾信徒服事,從中得到靈命的成長。 詩歌分享:在耶穌裡彼此相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LiijVv_R8

2024.04.11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屬上帝的智慧

圖片
2024.04.11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 : 屬上帝的智慧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 以弗所書 5 章 6 ~ 21 節 所以,你們的行為要謹慎;不要像無知的人,要像智慧的人。(以弗所書 5 章 15 節)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11   今天的經文保羅警告基督徒不要讓任何人以虛偽的言詞欺騙他們(弗 5:6 )。在當時亞細亞的教會中,非猶太人基督徒日漸增多,以弗所宣教遭遇的挑戰,即是異教神廟與社區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團體,其中包括製作神廟模型的銀匠以及居民的社會經濟活動,這種格局難以動搖。   保羅在弗 : 5 ~ 8 節提到「從前是黑暗」 ﹐ 是指信徒在 " 未信主 " 之前的狀態,生活在屬靈的黑暗中,沒有認識到神的真理和愛。這種黑暗象徵著罪惡、無知、迷失和與神隔絕。 信徒「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是指他們和基督建立了關係,並且得到了屬靈的啟示和光照 ( 信主後 ) 。基督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了光明,使他們能夠看清真理、明白神的旨意,並且經歷神的恩典和愛。 因此,保羅勸告他們不要與不信者同流合污,而是要以聖潔、公義和真理的標準生活。這意味著他們應遠離淫亂、貪婪等罪惡行為,而應在基督裡懷著感恩之心。     今天新眼光讀經作者描述:「在台灣,許多教會也面臨著與亞細亞教會相似的挑戰。這些教會往往緊鄰著廟宇,而廟埕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中心,具有濃厚的社交和認同功能。教會也應該成為光明,照亮需要幫助的人,因此需要以智慧的方式融入社區,並且讓教會取代廟埕,成為社區居民生活與認同的重要場所。教會要如何將福音融入社區生活中,使教會與社區居民的生活產生聯繫 ﹐ 否則 僅是一座存在於社區中、週日有一群人進出的建築物而已。」 。 詩歌分享 : 人生的智慧 男生重唱 ~ 天韻合唱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2E6zIY39I

2024.04.10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全然獻上自己

圖片
2024.04.10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全然獻上自己 Boung Tin 鄭長老 經文: 以弗所書 4 章 25 節~ 5 章 5 節 既然你們是上帝所愛的兒女,你們就必須效法祂。你們的生活要處處表現愛心,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命,作為馨香的供物和祭品獻給上帝。(以弗所書 5 章 1 ~ 2 節)   今天經文反映了保羅對基督徒生活方式的指導,在羅馬帝國時代,人們信仰各種不同的神祇,並且宗教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保羅在以弗所宣教時,遭到異教極大的挑戰 ﹐ 當時信奉亞底米女神,那裡製造女神廟模型的生意很興旺,許多人靠此獲取厚利。宗教活動與人民的生活、利益密切結合,讓當地人對女神崇拜有強烈的認同 ﹐ 這也是保羅在當地傳福音的困境,和當地信徒遭遇的現實挑戰。   保羅在這段書信中強調了誠實、操守、和解、勞動、言語的潔淨以及愛的重要性 ( 弗 4:25 ~ 32 ) 。這些指引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規範,更是一種信仰的生活方式 ﹐ 將基督徒與當時社會中其他宗教信仰區分開來,顯示他們與世俗價值觀的不同 。   保羅在此所說的祭物(弗 5:2 ),則是將自己全然獻上 ( 心思意念完全改變 ) ﹐ 比喻人的心如同一個「容器」,若裝滿世俗慾望和念頭,就無法容納上帝的教導和恩典;若充斥怨恨,就無法包容饒恕;若滿載批評,就無法容納讚美;若充斥冷漠,就無法包容愛。   保羅引導以弗所信徒在信仰中堅持,因為靈性的改變會帶來生命的改變,是可以被人察覺和看見的 ﹐ 在生活中成為光和鹽的見證者。   身為基督徒的我 ﹐ 被什麼事占滿了我心中?是工作和生活瑣事,或是上帝的教導? 但願我能每天與上帝親近讓神的話語充滿我心 !   詩歌分享:耶穌愛我 , 我知影 ( 台語 )  

2024.04.09 「話真實 真實畫 畫免驚」

圖片
2024.04.09    「話真實  真實畫  畫免驚」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的新眼光讀經進度 「 以弗所書 4 章 17 ~ 24 節 ﹐ 主題 : 脫下舊我,穿上新我」﹐由於老人家我的時間過得比較快﹐已在 4/5 日寫過了﹐不再重複敘述。僅就 4/6 日台東教會百週年感恩禮拜看到而感動的「油畫」 ﹐ 描述我的感受 。   當我走進台東教會的走廊,一幅幅油畫在我的眼前展開,彷彿一本故事書翻開了它的頁頁 ﹐ 每一幅畫作都是聖經一段溫暖的情節,如同溫柔的微風輕撫心靈,讓我沉浸在其中。   為了慶祝台東教會百週年慶,繪畫班 「 畫免驚 」 戴老師邀請學員繪製一幅聖經故事畫作 ﹐ 獻給台東教會 100 週年為慶賀 ﹐ 於是在短短時間(約一週)完成。這些畫作是一群學生殫精竭慮創作的,他們的每一筆每一畫都是用愛和奉獻灌注而成。我不禁被他們的熱情和奉獻所感動,他們不求報酬 ﹐ 不計回報,只是為了將最美好的獻給這個百年的盛會。   每一幅畫作都像是一首詩歌,詩情畫意地述說著聖經中的故事,敘述著上帝無盡的愛與耶穌基督的恩典→「話真實」。我在這些畫作中看到了生命的美好,看到了愛的力量,看到了希望的花朵在心中綻放。   這些畫作不僅僅是畫筆和顏料的結晶,更是學生們對信仰的堅持和對美好的追求。他們用心描繪著每一個細節,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用心和付出,彷彿每一筆每一畫都在述說著他們的心聲和祈願→「真實畫」。   我向這些作者深深一鞠躬,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的溫暖與感動。願上帝賜予他們更多的力量和智慧,繼續用他們的才華和奉獻點亮這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A-men   詩歌分享:祂使我唱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rjmnU9xxM

2024.04.08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看重上帝呼召的身分

圖片
2024.04.08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看重上帝呼召的身分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以弗所書 4 章 1 ~ 16 節 所以,我這個因事奉主而成為囚徒的奉勸你們,你們行事為人都應該符合上帝呼召你們時所立的標準。(以弗所書 4 章 1 節) 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08   今天的章節探討了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教導,著重於基督徒在信仰中的統一、成長和使命。保羅強調信徒應當保持合一,並將基督的「教導和恩賜」運用於教會的建立和成長。   在這段經文中,保羅呼籲信徒以謙卑、溫柔、忍耐和彼此相愛的心來相處,並努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而為一的心(弗 4:2 ~ 3 )。這構成了基督徒生活的根基和特色之一。他進一步強調基督的身體是一個整體,信徒彼此相連,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角色中服務,但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在基督裡成長並建立教會(弗 4:4 ~ 6 )。   其次,保羅提到了基督賜給信徒的各種恩賜,這些恩賜旨在建立教會,使教會的成員在信仰上得以成熟。他提到了使徒、先知、傳福音者、牧師和教師等職事,這些職事的目的是裝備信徒,建立基督的身體,直到眾人達到信仰的完全、認識上帝之子、長成為完全人、成為基督滿有的身量(弗 4:7 ~ 12 )。   保羅自稱「因事奉主而成為囚徒(弗 4:1 )」。儘管身處監獄,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地傳道和服事,但他仍然以自己所能的方式,藉著書信和禱告來支持和建立教會。他雖然失去了展現能力的舞台,但上帝的呼召並未改變,他仍然深信自己被呼召來傳揚福音和建立基督的身體。   記得我母親七十歲時中風(左半邊手腳)﹐而她說:「雖然」左半邊手腳行動不自如﹐「但我還有」右半邊可以彈琴傳福音。這種「積極、正面」的思考模式與心態﹐影響當時在台東馬偕服務的我﹐每當遇到工作氣餒、挫折時﹐我總會想到母親的話語﹐「雖然」我不是很好﹐「但我還是」可以克服完成。   如今,雖然我已經退休多年,年齡也漸長,但上帝對我的呼召依然存在。儘管沒有了社會或教會的頭銜和職稱,但我仍擁有著一些恩賜,透過寫作、教導、服事 ( 聖歌隊 ) 或禱告來建立教會和其他信徒。重要的是,即使身處不同的環境和身份中,我仍可以利用所擁有的恩賜來榮耀上帝,彰顯基督的愛和真理。 詩歌分享:我願奉獻 ( 台語 ) h

2024.04.07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一同體會基督的愛

圖片
2024.04.07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一同體會基督的愛 Biung Tin 鄭長老 經文:以弗所書 3 章 14 ~ 21 節: 我又祈求基督,藉著你們的信心,住在你們心裡,使你們在祂的愛中有根有基,好使你們能夠跟所有上帝的子民一同體會基督的愛是多麼的長闊高深。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407   今天的經文保羅表達了對信徒的祈禱和對神的讚美,強調了基督信徒在信仰中的合一、愛與力量的來源,以及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作為。保羅以屈膝禱告的方式向天父表達對信徒的祝福和期望,呼籲他們在基督的愛中彼此堅固相愛,並為整個基督徒群體的屬靈增長祈禱。他期望信徒能深入理解基督的愛的無限,彼此互相體會這愛的寬廣、長闊、高深,以彰顯神的榮耀,建立基督教會的合一和堅固。此外,保羅強調了神的大能和力量,作為信徒能夠超越自己限制、得勝困難的源泉。他祈禱讓信徒能夠藉著神的力量在生活中得以堅定,不至於軟弱失落。最後,保羅以對神的讚美結束這段經文,稱頌神能夠超乎所求所想的作為,表達了對神無限豐富的愛和恩典的感激。    這段經文的核心在於鼓勵信徒在基督的愛和神的力量中成長,並將這份愛和力量帶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彰顯神的榮耀,建立基督教會的合一,並在困難中堅定站立。   我有位朋友是位復健科醫師,昔日的她不是基督徒,看診時﹐病患的評論不好﹐但當她經歷生命大病後﹐深深體悟生命的意義而信耶穌基督為救主﹐從那時迄今﹐病患們紛紛稱讚她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並且引導一對夫婦受洗信耶穌。 她以自己的行動和態度,將基督的愛和力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種種場景中 ﹐ 見證耶穌的愛和力量。 但願我們能將耶穌的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活現 ﹐ 成為他人的祝福和鼓舞。   詩歌分享:活出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P-3JLVv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