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4的文章

2024.12.31 既踏實又和藹的陳忠堅老師

圖片
  2024.12.31  既踏實又和藹的陳忠堅老師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天氣冷颼颼,遠眺中央山脈,雲雨霏霏,令人感到一股寒意。然而,這寒冷的氣候卻絲毫無法減退大家心中的暖意,因為我們聚集在一起,參加陳忠堅老師的告別式,懷念他的生命與愛心。   陳老師是新港人,生前擔任教師,也擅長捕捉龍蝦。雖然我與他並不熟悉,但他溫和的微笑常留在我印象中。記得在 2013 年 5 月 22 日,我在松年團契分享「用心靈看見上帝的美」時,展示了一張照片,內容是陳老師為松年契友開車的畫面。為了讓行動不便的朋友上下車,他特地在車子踏板前放置了一張小椅子。當我看到這個細膩的舉動時,深受感動。這不正是 「 上帝的美 」 嗎?因為在 「 微小 」 的細節裡,陳老師 「 用心 」 為他人著想,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 25 章 40 節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 陳老師的一生,正是這節經文的真實寫照。他以愛心與謙卑,默默地為身邊的人付出,成為我們永遠的榜樣。 詩歌分享:做在主身上 Do To The Lord 盛曉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6CpH4qqu8

2024.12.24 平安夜寒風中的溫暖:聖經分享

圖片
2024.12.24 平安夜寒風中的溫暖:聖經分享   Biung Tin 鄭長老   聖誕節前夕 ( 今晚 ) ,我前往晨曦會分享聖經中的兩卷書——《西番雅書》和《哈該書》。這兩卷書分別記錄了上主對以色列百姓的審判與拯救,以及重建聖殿的呼召與盼望,蘊藏著深厚的屬靈意義。   《西番雅書》揭示了先知 西番雅 對猶大百姓崇拜偶像的譴責,並對列國包括非利士、摩押、亞捫、古實和亞述的審判。《西番雅書》除了展現神的公義,還帶來了救恩的盼望,特別是在第三章中,描繪上主恢復祂子民的美好圖景,讓人心得安慰與期待。   《哈該書》則記載了先知 哈該 隨猶大省長所羅巴伯歸回耶路撒冷,鼓勵百姓重建聖殿的歷程。當時的猶大百姓因懶惰與自私而忽視了聖殿重建,哈該因此責備他們,並激勵他們重新拾起對神的敬畏與順服。哈該書 1:14 提到,上主感動了首領與百姓的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重建聖殿的工作中。這卷書與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共同記錄了被擄歸回後的屬靈復興,為以色列人帶來了新的方向與盼望。   今天晚上氣溫雖低,冷風呼呼,卻無法阻擋我心中的火熱。車內響起 「 Holy Night 」 的音樂,我沉浸在悠揚的旋律中,感受到神在寒冷中賜下的溫暖與帶領。講課結束後,心中充滿滿足與喜樂,因為能藉著聖經的信息,與晨曦會的弟兄們一同思想神的話語,實在是很有意義的事。   這次分享也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無論外在環境如何,上主的話語總是帶給人激勵與盼望。正如聖誕節所宣告的那樣,耶穌基督的降生是救恩的開始,祂的愛溫暖了歷世歷代的人心。在寒風中,我更深地感受到上主話語的力量與祂那永恆不變的愛。 詩歌分享: O Holy night 聖善夜   C é line Dion 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kO2hDQ-9M

2024.12.21 憶兒時的報佳音

圖片
2024.12.21      憶兒時的報佳音     Biung Tin 鄭長老   最近,看到豐谷教會課輔班的孩子們帶著喜樂的心,向社區鄰里傳遞耶穌基督的愛、平安與喜悅的好消息。這些充滿愛的舉動,不僅溫暖了社區,也將深烙印在孩子們的心中,成為他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這讓我想起童年時的報佳音。那時,我的父母在貧瘠的鄉下牧會。記憶中,窮鄉僻壤的社區環境簡陋 ﹐ 室外氣溫低 ﹐ 甚至冬天地上結霜,寒風刺骨。然而,信徒們聚集在教會圍爐取暖後,便提著燈籠,一家一家地報佳音。當時沒有車輛代步,全靠雙腳走路,等回到教會時,已是深夜十二點。雖然辛苦,但那段時光卻成為我心中無比珍貴的回憶。   如今,交通便利、生活條件改善,讓我們享受了許多方便。想起《聖經》中記載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情景,環境更是惡劣 ﹐ 馬利亞在簡陋的馬槽中生產,甚至沒有搖籃可用 ﹐ 與今天的嬰兒相比,今日的幸福與安全是多麼值得感恩。   如今聖誕節又快到了,街上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人們忙著準備各種慶祝活動。我想,除了這些熱鬧的外在形式,我們也該停下腳步,靜靜思考耶穌誕生的意義與目的。或許,就像兒時的那一盞燈籠,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束微光,將愛與希望照亮更多人的生命。 詩歌分享:在一個馬槽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obWeaAes

2024.12.19 學習「政治中的聖經」課程的心得與喜悅

圖片
2024.12.19  學習 「 政治中的聖經 」 課程的心得與喜悅   Biung Tin   感謝上帝的引領,讓我有機會參加玉山神學院連續三個月的「長執神學研究班」在台東開設「政治中的聖經」的課程。此課程由巫化 ﹒ 巴阿立佑司牧師授課,使我得以了解聖經中蘊含的政治智慧與信仰實踐。   聖經從舊約到新約,涵蓋了多樣的政治形態,反映人類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實踐。無論是族群的形成、國家的興衰、個人際遇,政治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課程核心以基督信仰為基礎,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實踐政治,並以馬太福音 22:37-40 與約翰福音 13:34-35 為指引,教導我們如何愛神、愛人,體現上帝所要求的最高良善(參彌迦書 6:8 )。 透過巫化牧師的悉心教導,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兩點: 1. 拓展閱讀聖經的視野 這門課讓我更廣、更深、更高的角度理解聖經。從舊約的律法書與先知書到新約的福音書與使徒書信,課程幫助我看見聖經各書卷間的「串聯與整體」性,並更深刻地體會它們共同指向 「 彌賽亞 」 的來臨與永恆生命的應許。這種「系統性」的學習,使我更加明白聖經所呈現的「真實性、價值性與永恆性」,從而激發對聖經更深的敬畏與熱愛。 2. 掌握聖經詮釋的架構與方法 在牧師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如何進行查經與釋經,從歷史背景與文本結構的分析,到神學反省與信仰應用的延伸。不僅是在技巧上的精進,更重要的是明白查經的「目的」──回應上帝的旨意,並將祂的教導「落實」於日常生活。使我能以信仰的視角處理現實中的問題,並增強了對經文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這學期的學習充滿了恩典與喜樂。「政治中的聖經」課程不僅豐富了我對聖經的全面認識,也啟發了我在生活中實踐信仰的智慧。   衷心感謝巫化牧師的耐心教導與啟發,更感謝上帝的恩典,使我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並得以在生活中彰顯祂的良善與慈愛。   願上主引領我,讓這份學習的果效繼續在未來的日子裡開花結果,榮耀祂的名! 詩歌分享 : 祢 的話 表單的頂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ZMTxs_1Fn4

2024.12.09 打破框架的音樂會

圖片
2024.12.09  打破框架的音樂會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末 ( 2024.12.07 ) ,在龍田的「阿榮甘仔店」上演一場別具風格的「山與海古典吉他音樂會」。那是一棟古早的竹編牆古厝,綠草如茵,樹影婆娑。微風輕撫,鳥鳴和鳳梨檸檬茶的清香相伴,在台東 ﹐ 找回你的慢。   音樂會由「都蘭」一群吉他愛好者的團隊 ﹐ 由指導楊老師帶著初學不久的學員與資深團員,一同將練習的心聲轉化為音符。他們的表演或許不夠純熟,卻充滿真摯的用心與勇氣。他們的共識是:「有心用功,無心成功,樂在其中。 」 ﹐ 這種純粹的學習態度,深深感染了每位觀眾。   「愛的羅曼史 」 歌曲 柔情似水響起 ﹐ 輕快的指尖撥弦,融合情感共鳴。最令人難忘的是一位從高雄趕來助興的年輕牧師 李彰恩 ,他以民謠風格演奏了一首福音詩歌《天父恩典真正大》。那溫暖且樸實的旋律,如輕柔的禱告,在聽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記。   音樂會最後,楊老師親自演奏了六首西班牙佛朗明哥古典吉他曲,為這場充滿溫情的午後劃上句點。在音符裡有著歲月的回憶,也有學習的喜悅。   這場音樂會不同於都會間的 「 正式 」 表演,打破了框架,讓演奏者與聽眾融為一體。當吉他聲與鳥聲、微風、樹影交織時,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殿堂,而是生活的美好陪伴。唯有在台東,這片依山臨海的土地上,才能如此自然地感受到音樂的純粹力量,觸摸到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連結。   幸福,就像那杯鳳梨檸檬茶,酸甜中帶著感人心脾的餘韻,縈繞久久。 歌曲分享:愛的羅曼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nDAZ8lFmE

2024.12.07 真正實行法律的人

圖片
2024.12.07  真正實行法律的人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引用《 羅馬書 2 章 12 ~ 16 節》 。 在 2:13 節中提到 「 因為上帝宣判為無罪的,不是單聽法律的人,而是實行法律的人。 」﹐ 其中的「法律」(律法)與 「 社會生活 」 中的法律有相似之處,但 「 本質 」 上有所不同。   保羅所說的 「 律法 」﹐ 是指舊約摩西律法,包括道德、禮儀和民事律,其目的是使人 「 認識 」 罪,並幫助人回歸與神的正確關係。 而 「 社會 」 法律則旨在維持公共秩序,保障個人權利與促進社會福祉,更注重 「 外在 」 行為的合規性。 保羅強調, 「 僅僅 」 聽律法或了解律法並 「 不能 」 使人稱義,唯有那些從 「 內心 」 改變並實行律法的人,才能被神稱為無罪。 律法的 「 本質 」 是屬靈的,揭示了神的 「 公義 」 和對人 「 內心 」 的要求;而社會法律則由 「 人制定 」 ,隨時代與文化而改變。 律法與社會法律的 「 相似點 」 都在於要求 「 行為實踐 」 ,重視正義與良善; 「 不同點 」 在於律法關乎靈魂的 「 救恩 」 ,由神來審判,目標是人與神的和好,而社會法律則專注於 「 人與人 」 之間的關係,影響人的社會生活。保羅提醒我們,律法的 「 核心 」 在於 「 內心與行為 」 的合一,而非僅僅外表的遵守。   基督徒應將內在的信仰與外在的行為結合,以基督的價值觀和愛心來活出見證。基督徒應遵守社會法律,展現對公共秩序的尊重 。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基督徒應以誠實、公正與愛心為原則,體現聖經的道德標準,並 「 避免 」 為追求利益而妥協屬靈價值。 面對社會不公時,基督徒應以智慧和勇氣參與改革,秉持神的公義來影響社會。此外,基督徒應以實際行動展現對鄰舍的愛,例如:關懷他人的需要,化解衝突,並以和平與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讓神的愛在生活中流露。   基督徒不僅僅追求外在行為的合規,更應注重對神的敬畏與對人的愛。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基督徒在世上成為 「 光和鹽 」 ,透過行為見證福音的力量,影響社會,並帶來永恆的價值。 詩歌分享:更新我心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

2024.12.04 「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圖片
2024.12.04  「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Biung Tin 鄭長老   待降節( 12 月 1 日)前夕,上週六( 11 月 30 日),台東教會又添加一位宣教生力軍──陳甲均傳道師。在上帝面前與眾信徒的見證下,他正式被封立為「牧師」,這是一場莊嚴而慎重的儀式。   在按牧禮中,嵐豹˙魯撒亮牧師以「無論你在何處」為題,引用《約書亞記》 1:1-9 ,勉勵陳甲均傳道師:「 1:9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按牧儀式由東部中會議長陳信 喆 牧師主持,陳甲均傳道師在眾人面前向上帝與 教會立下忠心誓約,正式踏上「牧會」的生涯。 陳甲均牧師在就任詞中坦言:「牧會不是一條易路。」 。 的確,牧會的挑戰不僅僅是 ⑴ 傳講聖經真理, ⑵ 教導信徒靈命,還有 ⑶ 關懷信徒身心靈的需要 ﹐ 輔導他們面對生活挑戰。同時,牧者也要 ⑷ 處理繁瑣的教會行政事務 ﹐ 協調各部門運作,並 ⑸ 對外宣揚福音。此外, ⑹ 籌措募款建堂 ﹐⑺ 學習人際溝通協調,甚至 ⑻ 忍辱負重,這些都成為牧者的日常責任。而在這一切之外,他們還需 ⑼ 平衡家庭生活,堪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曾經有位即將從神學院畢業的學生 ( 現在是牧師 ) 向老師請教:「如何牧會?」 ﹐ 老師簡單回應:「撩落去!」這句台語意義深意:即便前路艱難,仍要奮不顧身地全力以赴。   願慈悲憐憫的上帝賜下智慧與能力,陪伴陳甲均牧師走在牧會的道路上。無論身處何地,願他常記得,上主必與他同在。 A-men 詩歌分享:不是一條易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gmPbgW7jg

2014.12.02 更生教會「歡喜畫」VS.「話歡喜」

圖片
2014.12.02   更生教會「歡喜畫」 VS. 「話歡喜」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五( 11/29 ),踏入更生教會,聖誕的濃厚氣息撲面而來,教會內溫馨又熱鬧。這一天,更生教會首次舉辦的社區繪畫班——「歡喜畫」結業發表會,場面熱烈溫馨。   繪畫班的指導老師 戴素貞 執事 ﹐ 來自台東教會「畫免驚」的老師,這位老師在台東教會已培養無數學生,如今在更生教會移植、深耕,並再度開花結果,令人敬佩。她總是默默奉獻自己的時間與恩賜,透過行動傳遞福音,以「行為」展現對社區的愛。   當天,學員們分享學習感想,無一不帶著喜悅。大家說:「本來完全不會畫」、「不敢拿畫筆」、「平生第一次接觸繪畫」 --- 等。透過老師的指導,學員從不知所措到逐漸領悟,再到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過程充滿轉變與驚喜 ﹐ 最終,每位學員都帶著「話歡喜」的心情,感激老師的耐心啟發與細心指導。   曾有位畫家說:「繪畫使人心靈沉澱,與自己對話,並與他人分享喜悅。」 ﹐ 這不僅建立了信心,更讓人感受到「分享成果」的歡愉,成為人生中的一大收穫與成就。   傳揚社區福音,不僅是「嘴說」上帝的真理,更是讓他人從我們行為中「看見」耶穌基督的愛。在這待降節期,我們迎接耶穌的降生,祈願耶穌基督帶給我們新的生命與盼望,並將這份喜悅和平安分享給更多人。 詩歌分享:榮耀歸於真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zEuuZNm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