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2025.02.26 唱歌使人更快樂

圖片
  2025.02.26  唱歌使人更快樂   Biung Tin 鄭長老    上週日下午( 2025.02.23 )在更生教會舉辦了一場「經典讚美詩合唱研習會」,由台北聖樂團指揮李珮琨老師指導。聖樂團以「宣揚福音」為中心使命,透過聖樂傳頌並高舉耶穌基督十架的恩典與福音的大能為宗旨。李老師與七位同工風塵僕僕從台北專程來到台東,向台東各教會(不分教派)喜愛古典聖樂的弟兄姐妹推廣並教導如何詮釋歌曲,在讚美、敬拜上主時,能流露出藝術美、柔和與感情。   我曾看過一篇刊登在《遠見雜誌》的文章,標題是「大聲唱歌吧!科學家及醫學專家認證的 11 種好處」。文章中提到,歌唱是語言和音樂結合後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唱歌的好處多如繁星。 其中有一點讓我感同身受「讓你忘卻煩惱、舒緩情緒」。這使我回想起昔日在醫院上班時,因職務關係,必須常常面對董事會的質詢。有一次,從早上十一點開會到下午一點結束,我一肚子火,真想辭職不幹。當時中午有練唱,也是李老師指導,本不想再去練習,但想想我是隊長,不好意思缺席,於是懷著「滿腹怒火」去唱詩歌。沒想到結束後,身心靈都感到暢快,卸下了一切怨恨。從那時開始,我對唱詩歌產生了深刻的體會,覺得無論情緒低潮或興奮,失望或迷惑,總是會想唱詩歌,因為詩歌有讚美、有安慰、有鼓勵、有交託、有盼望、有生命。復健醫師說 : 年老更需要唱歌,延緩老化;耳鼻喉科醫師說 : 唱歌可以幫助吞嚥順暢。這些都是唱歌對身體的好處,但最大的收穫是心靈的昇華。   很感謝台北聖樂團同工「無私」的奉獻「金錢、時間、精神、體力」,將上帝的愛傳遞給各教會願意擺上的弟兄姐妹,藉由詩歌共同為福音廣傳而努力。 願上帝堅固並祝福他們所做的工,榮耀歸主! 詩歌分享: 咱當來吟詩|台北聖樂團|指揮 李珮琨|鋼琴 盧主芬|台東更生長老教會 2024.10.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gGxwxPR98

025.02.25 白玉蝴蝶花語

圖片
  2025.02.25       白玉蝴蝶花語      Biung Tin 鄭長老   我家白玉蝴蝶 ( 又名垂茉莉 ) 開花了,春暖花開 , 輕盈舞動的花群 宛如飛舞的蝴蝶。   上網查看白玉蝴蝶 「 花語 」 : 「 白花瓣象徵純潔與高雅,而蝴蝶翩翩起舞則寓意白玉滿堂,吉祥如意。 」﹐ 朵朵白花懸垂在枝條上,就像一群帶著福氣聚集而來的白玉蝴蝶 ﹐ 讓人有一種幸福到來的感覺。   我聯想本教會有一群插花姐妹在星期日講台的 「 花藝 」 佈置 ﹐ 作者將花藝創作 ﹐ 表達其信仰的涵義 ﹐ 此種 「 用心 」 服事的 「 態度 」﹐ 令我敬佩 。   「 插花 」 是一種裝置藝術或造型藝術 ﹐ 以 自然之美 活化 生命的喜悅,讓人沉浸其中,忘卻煩憂。 而用藝術 「 表達 」 在信仰的流露 ﹐ 每一分投入都成為 「 敬拜 」 的一部分 ﹐ 在 「 任何 」 服事的態度 「 用心 」﹐ 實在值得學習 。   願上主堅固並祝福她們手所做的工,使這份美好的服事,如白玉蝴蝶般輕盈飛揚,傳遞祝福與恩典。 詩歌分享:成為神蹟的器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_BGMDEh9U&list=PLk96nufs4TJR82elEND3QOLRPyVcuKfMn&index=94

2025.02.19 從銅蛇到十字架

圖片
  2025.02.19    從銅蛇到十字架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民數記 21 章 1 ~ 35 節》 ﹐ 描述以色列人在曠野旅程中與迦南原住民族交戰的經歷,包括與亞拉得王( 1-3 節)、亞摩利王西宏及巴珊王噩( 21-35 節)的戰事。其中,銅蛇的救贖( 4-9 節)尤為重要,展現了上主的信實、審判與拯救。   許多基督徒看到「蛇」字便聯想到魔鬼,因為在《創世記》中,蛇象徵撒但。然而,在這段經文中,以色列百姓因 「 抱怨 」 上主和摩西( 4-9 節),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營中,使許多人被咬而喪命。當百姓悔改求摩西代求時,神吩咐摩西:「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民數記 21:8 )   銅蛇不僅彰顯上主的公義,也顯明祂的慈愛憐憫。 「 仰望 」 銅蛇象徵 「 順服 」 上主的話語,並憑 「 信 」 仰望祂的拯救。這也預表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正如約翰福音 3:14-15 記載:「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 。   嶺南大學蔡宗齊教授指出,在中國文化中,蛇象徵智慧、靈性、健康、生命力及吉祥。 神學家加爾文則強調:「看銅蛇就能使被蛇咬的人得醫治,這在人看來極不合理,然而,正因如此,才顯明這是出於上主的作為。上主選擇一種人無法解釋的方式,彰顯祂的能力與醫治。 ( 不可能 → 可能 ) 」 。   這段經文強調了信靠上主的重要性——無論是因禱告而得勝、因抱怨而受罰、憑信心得醫治,或依靠上主征服強敵,皆顯示上主的帶領與保護。提醒我們,在任何困境中都要仰望上主,才能得著真正的生命與勝利。   今年適逢台灣 「 蛇 」 年,願耶穌基督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的 「 救恩福音 」 廣傳,使更多人 「 因信仰望祂而得救 」 ,正如聖經所言:「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翰福音 3:15 ) A-men 詩歌分享:何等恩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2M-zzt1Whc

2025.02.15 主題:蒙召的人

圖片
  2025.02.15    主題:蒙召的人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進度 「 民數記 18 章 1 ~ 32 節 」 談到了祭司和利未人的責任、聖物的管理、十一奉獻的制度,以及神設立的供應法則。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上主對 「 敬拜的秩序 」 有明確的要求,也提醒屬靈領袖要忠心 「 履行 」 職分。   上主揀選亞倫和他的子孫擔任祭司,負責聖所和祭壇,確保百姓不會因冒犯聖物而遭受刑罰。而 利未人 則作為祭司的助手,協助事奉,但不能直接接觸至聖之物,顯示出上帝對聖潔的嚴謹要求。這樣的安排讓每個人都 「 清楚 」 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職,維護敬拜的秩序。   由於利未人沒有自己的土地,上主特別設立了十一奉獻的制度,讓以色列人的奉獻來供應他們的需要。這不僅表明上主是供應者,也建立了一個彼此支持的屬靈經濟體系。利未人收到奉獻後,也要拿出十分之一獻給祭司,形成祝福的 「 循環 」 ,使上主 的救恩 更為擴展。   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來說,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在教會中找到自己的 「 定位 」 ,忠心服事,並且在財務上信靠上主的供應,甘心樂意地奉獻來支持福音事工。   十一奉獻的核心 「 不是 」 一種律法的束縛, 「 而是 」 一種敬拜的方式,是我們對上主恩典的回應。當我們甘心樂意地奉獻,上主的祝福就能夠順暢,幫助更多人認識祂。   今天我們能成為基督徒乃是 「 蒙召 」 的人,我們應當忠心服事,願意付出, 「 活出 」 事奉福音的使命,讓神的榮耀彰顯在我們的生命中。 詩歌分享:若是有你佇我的生命 ( 台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CEgh0E34i8

2025.02.14 寒冬晚餐的熱湯

圖片
  2025.02.14   寒冬晚餐的熱湯   Biung Tin 鄭長老   冬天的夜晚,天氣冷得讓人直發抖,外頭還飄著細雨,濕濕冷冷的感覺讓人只想窩在家裡。每到晚餐時間,太太總會愛心煮熱騰騰的雞蛋豆腐海菜湯,香味撲鼻,豆腐嫩滑,雞蛋絲柔軟,海菜有大海的鹹香味,簡單的味道卻特別好喝。每一口湯順著喉嚨滑下,身體的寒意也退去,整個人都熱烘了。而此時,耳邊傳來費爾南多·洛佩茲( Fernando Lopez )演奏的《讚美詩中的小喇叭》,悠揚的小號聲輕輕漂流,讓人感到格外寧靜、安心。   喝著這碗熱湯,心裡充滿感恩。冬天雖然寒冷,但家裡有熱騰騰的飯菜,還能聽著美妙的音樂,這樣的平凡日子,其實是很大的祝福。想到聖經裡說:「祂賜糧食給敬畏祂的人」(詩篇 111:5 ),心裡更是滿滿的感謝。感謝上主賜下這份溫暖,也感謝太太用心準備的這碗湯,讓寒冷的夜晚變得溫馨而美好。 詩歌分享:這一生最美的祝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f7Ig1ebL4

2025.02.14 活出豐盛的生命

圖片
  2025.02.14   活出豐盛的生命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進度 「 民數記 17 章 1 ~ 13 節 」 ﹐其中第 8 節描述:「第二天,摩西到聖幕裡去,看見那代表利未支族的亞倫的杖已經發芽,生了花苞,並且開花,結出熟的杏子!」。讀了這段經節﹐讓我有摸不著頭緒的感覺﹐從我們的認知﹐「杖」是木頭做的﹐沒有生命根源﹐豈能「發芽,生了花苞,並且開花,結出熟的杏子」﹖因此﹐在網路上尋找相關資料﹐從而得出「粗淺」心得與大家共享。   當摩西走進聖幕,看見亞倫的杖已經發芽、開花、甚至結出杏子,這神蹟讓所有質疑亞倫的人無話可說。想想看,一根枯乾的木杖,怎麼可能自己長出嫩芽、開出鮮花,還能結成果實?如以西結書 37 章所描述的 「 枯骨復生 」 ,也如約翰福音 11 章耶穌使拉撒路復活一樣。這 「 不是 」 大自然的規律, 「 而是 」 神親自動工,要讓大家明白,亞倫的祭司職分 「 不是 」 靠自己爭取來的, 「 而是 」 神的揀選。   同樣地,真正的事奉 「 不是 」 憑努力或表現, 「 而是 」 出於神的呼召與恩典(提後 1:9 ~ 10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屬靈生命乾枯無力,甚至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但神能讓一根枯木「重新」長出生命,也能讓我們再次燃起對祂的愛。這根杖的變化不是停留在「發芽」,而是經歷了「發芽、開花、結果」的完整過程,這不就是信仰成長的縮影嗎?   剛信主時,我們像剛冒出嫩芽的幼苗,充滿熱情,後來經過磨練,學會依靠神,像開花的過程,而最終,神要讓我們結出生命的果實,成為別人的祝福。或許我們現在受到創傷 、 挫折 、 生活沒目標 --- 等等而感到沮喪、失望 ﹐ 但 我們的信仰不能停滯,而是要不斷成長,讓神的恩典在我們生命中展現出來。這個神蹟不只是為了證明亞倫的身分,更是在提醒我們,神的計畫超越我們的理解,即使我們 「 看不懂、想不透 」 ,祂仍在掌權。   當我們覺得「人生低潮、事奉枯燥」,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被神使用時,不要忘記亞倫的杖——只要在神的手中,即便「曾經」乾枯,我們「依然」能夠發芽、開花、結果,活出豐盛的生命。 以賽亞書 6 章 8 節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我說:「我在這...

2025.02.12 「是祝福也是恩典」

圖片
  2025.02.12    「 是祝福也是恩典 」   Biung Tin 鄭長老   前天 ( 2/10 ) 剛好是最近寒流來時的最好天氣 ﹐我與太太趁著中午時分外出踏青,雖然氣溫仍低,但有溫暖的陽光相伴,我們慢走在鐵花步道上,感受冬日暖陽的珍貴。 湛藍的天空掛著潔白的雲朵,沿途的小花穿著美麗的衣裳,蝴蝶輕盈飛舞,宣告大地回春 ﹐ 享受春天氣息帶給我們在寒冬裡溫暖的陽光﹐深感是祝福與恩典﹐不由自主地哼起《野地的花》歌曲。   我常跟北部的親朋好友說 : 台東是台灣的迦南地 。 物產豐富 ﹐ 人親土近 ﹐ 山川大海 ﹐ 上帝所造 ﹐ 慢活、慢走、慢食 、慢思 ﹐ 是退休後銀髮族的樂園 。   約翰一章 16 節告訴我們:『從祂的豐滿 裏 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 祝福是為著我們的生存,恩典卻是為著達成神的目的。 民數記 6:24-26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 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A-men 詩歌分享:野地的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oecbLEyMI

2025.02.11 「曠野中的學習」

圖片
  2025.02.11     「曠野中的學習」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進度 「 民數記 14:1-45 」 ,描述當十二名探子從迦南地勘察歸來,其中十人散布誇大、悲觀的報告,使以色列全會眾陷入極度的恐懼與哀號,營中瀰漫著不安與動搖的氣氛。   以色列人原本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應許之地,然而,由於他們屢次悖逆、不信靠神,最終招致神的管教,讓這一代人滯留曠野四十年,直至新世代興起(民數記 14:33-34 )。這四十年既是懲戒,也是塑造——舊世代逐漸消逝,新世代則在神的律法與引領中成長,建立 「 新 」 的身份認同與價值觀,以預備承受神所賜的祝福。   回顧台灣自 1996 年總統直選以來,近三十年的民主轉型同樣充滿試煉與學習。過去的威權時代,猶如以色列在埃及的歲月,而解嚴後的台灣則如同進入曠野,面對價值觀的重塑、社會的陣痛、制度的調整,以及新世代的崛起。我們正在學習如何真正實踐自由與公義,如何超越個人、族群或黨派的利益,追求更高的社會價值——正如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學習順服神的律法,而 「 非 」 隨從自己的慾望行事。   今國會混亂,造成社會不安 ﹐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民主深化過程中的 「 陣痛 」 。混亂或許令人憂心,卻也促使人民更深入了解「憲政體制、憲政程序及自身權利」,使台灣的民主歷程更趨成熟。我們是否真正準備好進入「流奶與蜜之地」,關鍵不僅在於制度的 「 改革 」 ,更在於 「 內心 」 是否願意順服神的帶領,放下埋怨、團結同行,以 「 公義 」 與 「 信仰 」 奠定更穩固的未來。 箴言 14:34 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 民主的價值不僅止於擁有自由,更在於能夠在自由中行出公義,使這片土地真正承受祝福。曠野並非終點,而是通往應許之地的必經之路。 詩歌分享:神未曾應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pP9SDeBRY  

2025.02.11 閱讀《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心得分享

圖片
  2025.02.11  閱讀《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 )心得分享 Biung Tin 鄭長老  不久前讀了一本在網路上廣受好評的書——詹姆斯 ・ 克利爾( James Clear )的《原子習慣》。這是一本探討行為改變的著作,強調透過微小而持續的習慣累積,最終能帶來深遠的改變。   書中提出了一套建立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實用方法,並透過「身分認同轉變」、「環境設計」及「四大法則」來塑造我們持久的正向行為模式,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讓我想起一首台語聖詩的歌詞:「一滴一滴的水成做海赫大,一粒一粒土沙結做地及山。」 ﹐ 這歌詞蘊含的智慧與《原子習慣》所傳遞的理念 --- 「 微小的個體或行為,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在時間的淬鍊下,累積成偉大的成果 。」 相謀而合 。   一滴露水,本身或許渺小,但當它滴入大海,便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成為浩瀚海洋的一部分。同樣地,每一個細微的習慣(如每天閱讀一頁書、運動十分鐘、靈修片刻)或許看來不起眼,但當這些行動日積月累,便能塑造出全新的自己。單一行為可能無法立即改變人生,但當良好的習慣持續堆積,最終將帶來深遠的轉變。   我自 2019 年起,花了四年時間,按照「新眼光讀經」的進度,逐卷研讀聖經 66 卷書,深入探索其 「 背景、文化、地理、歷史,以及卷書的目的與內容 」 。這讓我對上帝的話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為我退休後最珍貴的收穫。如今,我也樂於將這些「新眼光讀經導覽」的心得與晨曦會的弟兄分享,幫助他們更明白聖經的意義與核心信息。   「透過微小且〝持續〞的習慣累積,能帶來巨大的改變。」事實上,基督徒的靈命成長也是如此。我們每天撥出時間研讀上帝的話語,讓聖靈引導我們的思想與行為,這些點滴累積,最終將帶來心意的更新與生命的蛻變。   盼望在我 〝 有限 〞 的人生能繼續運用《原子習慣》的思維,不斷學習、精進,使每一天的積累,都成為邁向更美好生命的祝福。 約伯記 8:7  你起初雖然微小,日後必非常強盛。 詩歌分享:聖詩合唱 539 一滴一滴的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aKSVN_SV4&t=16s

2025.02.10 「信心與眼光的選擇」

圖片
  2025.02.10  「信心與眼光的選擇」   Biung Tin 鄭長老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50210   今天新眼光讀經進度《民數記》 13 章 1 ~ 33 節中的探子報告,對比台灣當前政治環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對照。   經文描述摩西按照神的吩咐,派遣十二個探子去窺探應許之地 「 迦南 」 。他們回來後,十個探子報告了當地的豐饒,但同時極力渲染當地居民的強大:「我們看見那地的人高大,城邑堅固,又見亞衲族人(巨人)。」甚至說:「我們在自己眼中如同蚱蜢,在他們眼中也是如此。」(民數記 13:33 )   報告顯示出他們的恐懼,並且影響了以色列百姓,使他們喪失信心,埋怨神和摩西。然而,迦勒和約書亞卻持不同的態度,強調神的應許,並鼓勵百姓相信神的帶領:「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數記 13:30 )   在現今台灣政治環境的類比 ﹐ 確實有一些政治人物不斷強調對岸的優勢,例如經濟規模、軍事實力等等,甚至貶低台灣自身的實力與價值,使得部分民眾產生恐懼、悲觀,進而失去對未來的信心。這與《民數記》中的探子報告有些相似之處:     1.     放大敵方的強大,縮小自身的優勢 Ø   探子誇大迦南地的巨人與堅固城牆,讓百姓覺得自己如同蚱蜢。 Ø   某些政客過度強調對岸的強大,讓台灣人民覺得自身無法自立 2.     影響民心,使人恐懼退縮 Ø   以色列百姓因恐懼而想回埃及,寧願當奴隸也不願進入應許之地。 Ø   部分台灣人民因為政治言論而喪失信心,懷疑民主制度的價值。   3.     缺乏信心 vs. 信心堅定 Ø   十個探子因缺乏信心而動搖百姓,但約書亞和迦勒堅持神的應許。 Ø   在當前環境中,也有人仍然堅定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努力尋求突破。   今天經文提醒握們 ﹐ 「 關鍵不在於外在環境如何強大,而是在於我們是否選擇以信心看待未來 」 。無論...

2025.02.06 台東馬偕開啟中醫新紀元

圖片
  2025.02.06  台東馬偕開啟中醫新紀元    Biung Tin 鄭長老   1987 年 8 月 15 日馬偕醫院在台東設立醫院 ﹐ 自創院以來迄今 ﹐ 走過 37 年歷史 。 當初沒有任何醫學中心有意願來「後山 」﹐ 因為當時台東的 「 醫療環境與制度 」﹐ 讓所有醫院不看好且不值得投資 ﹐ 因為準「了錢 」。在當時﹐台北馬偕在財務的投資評估預測要「三十年」 後 才能達到財務「損益平衡」。 然而 ﹐ 馬偕醫院總院長 吳再成 醫師秉著 「 信仰 」 堅持 說: 「 沒有人要去的地方我們才要去 。」。 誰料到 ﹐ 三十年後 ﹐ 卻在前院長 張冠宇 醫師任內又完成一棟先進的 「 急重症 」 大樓 ﹐讓東部地區的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時的救護﹐ 這一切完全是上帝的帶領與祝福 。   走過 37 年 ﹐ 台東馬偕醫院在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在現任院長 王光德 醫師積極努力下 ﹐ 又邁向了嶄新的領域── 「 中醫 」 醫學,中西整合、全人治療、以病人需要為治療中心考量 ﹐ 為台東地區的居民帶來多元的醫療選擇與福音。   台東地區居民分布廣闊,許多人長期受到慢性疾病、疼痛或壓力相關問題的困擾,而中醫透過針灸、藥膳調理等療法,中醫能夠幫助患者改善體質、舒緩症狀,特別是在慢性病康復和身心調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此次台東馬偕醫院引進中醫服務,意味著醫院對於「整合性醫療 」 的重視。醫院特聘前 「 全人中醫診所 」 院長 莊義明 醫師來規畫及建立中醫制度,還拓展了舒適的中醫診療空間,讓患者能夠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診治。此外,台東馬偕醫院也積極推廣 「 中、西醫 」 結合的理念,尤其對重症病患的照護 ﹐ 透過跨專業領域的合作,推動中醫教學及研究的醫療服務。為病患健康管理而推動家庭健康講座、社區義診等活動。同時,隨著更多醫療人才加入,台東的醫療服務層次也將更加豐富。   這是令人欣喜的開始,台東馬偕醫院透過中醫服務,為地方居民的健康福祉 ﹐ 展現了其對於病患全人關懷的承諾 ﹐ 更為台東醫療史書寫了嶄新的一頁。 以賽亞書 54:2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 詩篇 90:17 願主我們的 神...

2025.02.03 仁心與氣度

圖片
  2025.02.03    仁心與氣度     Biung Tin 鄭長老   自 2025.01.28 農曆除夕開始到 2025.01.31 「 *恩診所休診 」﹐ 連續四天假期 ﹐ 讓平常有練習 pilates 的我 ﹐ 在放假期間有筋骨生鏽的感覺 。   然而, 2 月 1 日適逢週六,原本也是休診日, 卻在 pilates 族群上看到黃醫師告知開放 pilates 教室提供練習 ﹐ 對學員是一大福音 ﹐ 於是許多學員去舒展筋骨 。當天,教室裡氣氛溫馨而充滿活力,學員們相互問候,分享著過年的點滴。   這是一家由基督徒經營的私人醫療診所 ﹐不僅在專業上為患者提供醫療照護,在新年期間免費開放空間,讓學員受益﹐在關懷與分享上更展現了非凡的氣度。 黃醫師溫暖地說:「新年期間,看見大家健康自在,在彼此的祝福聲中同享喜樂,這就是最美的事!」 ﹐ 這樣的善意,使人心生感激與敬仰。 願上帝賜福他們的醫療事工,使更多人因著這份愛與關懷,得著康復與恩典! 詩歌分享:活出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JkmonN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