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曠野中的學習」
2025.02.11 「曠野中的學習」 Biung Tin 鄭長老
今天新眼光讀經進度「民數記14:1-45」,描述當十二名探子從迦南地勘察歸來,其中十人散布誇大、悲觀的報告,使以色列全會眾陷入極度的恐懼與哀號,營中瀰漫著不安與動搖的氣氛。
以色列人原本可以在短時間內進入應許之地,然而,由於他們屢次悖逆、不信靠神,最終招致神的管教,讓這一代人滯留曠野四十年,直至新世代興起(民數記 14:33-34)。這四十年既是懲戒,也是塑造——舊世代逐漸消逝,新世代則在神的律法與引領中成長,建立「新」的身份認同與價值觀,以預備承受神所賜的祝福。
回顧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近三十年的民主轉型同樣充滿試煉與學習。過去的威權時代,猶如以色列在埃及的歲月,而解嚴後的台灣則如同進入曠野,面對價值觀的重塑、社會的陣痛、制度的調整,以及新世代的崛起。我們正在學習如何真正實踐自由與公義,如何超越個人、族群或黨派的利益,追求更高的社會價值——正如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學習順服神的律法,而「非」隨從自己的慾望行事。
今國會混亂,造成社會不安﹐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民主深化過程中的「陣痛」。混亂或許令人憂心,卻也促使人民更深入了解「憲政體制、憲政程序及自身權利」,使台灣的民主歷程更趨成熟。我們是否真正準備好進入「流奶與蜜之地」,關鍵不僅在於制度的「改革」,更在於「內心」是否願意順服神的帶領,放下埋怨、團結同行,以「公義」與「信仰」奠定更穩固的未來。
箴言14:34說:「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民主的價值不僅止於擁有自由,更在於能夠在自由中行出公義,使這片土地真正承受祝福。曠野並非終點,而是通往應許之地的必經之路。
詩歌分享:神未曾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