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2025.03.26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Biung Tin 鄭長老
(網路照片)
玉山神學院於2025.03.04在台東普悠瑪教會開課﹐課程內容:「原住民部落與教會」﹐由孫大川教授授課﹐探討台灣原住民族文化、信仰、政治與經濟的問題。
前天(2025.03.24)晚上授課:「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特質:從邏輯角度看(基本原則)」。
有五個特質是:1.部落主義 2.樂教主義 3.言說主義
4.山海邏輯 5.當下主義。
其中「樂教主義」透過歌舞、儀式與生活體驗來傳遞知識與價值觀,使教育成為自然且愉悅的學習過程。
我昨天(3/25)早上靈修後﹐「整理」前晚(3/24)孫教授授課筆記﹐感到有點霧水﹐不能完全明白。
而孫教授在昨天早上提供「馬勒復活交響曲」﹐聆聽主持人詳細詮釋這作品﹐敘述馬勒在參加一場葬禮後﹐探討生命的意義﹐最後強調「我來自於上帝,而且將回到上帝」﹐讓我對馬勒的歌曲更深一層認識。也因此讓我在即將到來的受難節、復活節﹐更具有意義。
回想昨晚孫教授講解「原住民沒有文字記載﹐卻用樂舞、祭祀和慶典﹐世代相傳,維繫文化獨特性。」﹐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如孫教授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而音樂應該比文字具有更強大的表達能力。
身為基督徒的我﹐是何等恩典與幸福﹐我們可以看聖經的文字記載﹐更有詩歌可以讚美、感謝、療傷、希望。詩歌不只是唱歌而已﹐更是要用我們的「心思」了解歌詞含意與曲子的關係﹐是幫助我們靈性的昇華。
詩篇
71:8我口中充滿對你的讚美,終日述說你的榮耀。
詩歌分享:諸天述說祢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