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4的文章

2024.03.30 事成了!

圖片
2024.03.30   事成了 !   Biung Tin 鄭長老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 ﹐ 無語問蒼天 ﹐ 內心憂愁 ﹐ 極其難過 ﹐ 幾乎要死 ﹐ 低聲禱告 。   我在哪裡 ? 當他說 :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   我在哪裡 ? 當他說:事成了 !   我在哪裡 ? 我們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 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 安靜、反省 ﹐ 與主耶穌同警醒 。 詩歌分享:耶穌在客西馬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OKm4Zixm8

2024.03.28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逾越節與設立聖餐日

圖片
2024.03.28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 逾越節與設立聖餐日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14 章 12 ~ 31 節 》 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眾人流的。我告訴你們,我絕不再喝這酒,直到在上帝的國度裡喝新酒的那一天。」(馬可福音 14 章 24 ~ 25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8   今天經文講述了耶穌與門徒共度逾越節的情景。逾越節是猶太人紀念他們祖先從埃及奴役中解放的節日,當天他們預備羔羊和無酵餅,慶祝這一歷史事件。而對基督徒來說,這場晚餐更被視為耶穌「最後的晚餐」。   在這場晚餐上,耶穌舉起餅和杯,分給門徒,並告訴他們:「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 ﹐ 象徵著他將為人類流出的血,並建立了一個全 「 新的約 」 ,這個約 " 不再 " 受到舊約律法的限制 ( 教條式 ) ,而是建立在 「 耶穌基督的救贖 」 之上,是一個「靈性」的約,標誌著信徒與上帝之間的新關係。   這個新的約不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儀式,更是一個永恆的紀念,提醒著我們上帝與人之間的新關係的開始。耶穌的教導和行動強調了這個約的重要性,他不僅教導門徒如何應對外在的壓力 ( 祭司與文士的逼迫 ) 和內在 ( 學生背叛、離棄 )及面對死亡 的痛苦與軟弱,更提醒他們要時刻警醒,謙卑自己,並且依靠上帝的恩典。   因此,這場晚餐不僅是一個紀念逾越節的傳統,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標誌著 「 新約的建立 」 ,提醒著信徒們上帝與人之間的新關係。這個新的約成為了基督徒信仰的中心,也是我們持守信仰、堅定信念的源泉 ﹐ 並且激勵著我們活出基督的榜樣,依靠上帝的恩典,在信仰的道路上前行。 詩歌分享:救贖的恩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rAYIaLQOk

2024.03.27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同理耶穌的痛

圖片
2024.03.27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同理耶穌的痛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 14 章 1 ~ 11 節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福音無論傳到什麼地方,人人都要述說她所做的事,來記念她。(馬可福音 14 章 9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7   今天章節首先描寫祭司長和文士的密謀(可 14:1 ~ 2 )。他們想找機會逮捕耶穌,但又擔心在節期引起騷動。凸顯祭司長和文士對耶穌的仇恨,這淵源於他們對耶穌的宗教和社會地位構成威脅的認知。他們擔心,如果耶穌的影響力繼續增強,他們的權威將受到挑戰。因此,他們積極尋找機會除掉耶穌,以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接著描述耶穌在伯大尼一家中受膏(可 14:3 ~ 9 )。馬利亞用珍貴的香膏膏抹了耶穌的頭,這瓶香膏的價值非同小可,足以引起旁人的驚訝和質疑。這是馬利亞對耶穌的尊崇和愛戴的表達 ﹐ 耶穌接受了這個舉動,並預言這舉動實際上是為了安葬他的身體而做的準備,預示著他即將面臨的死亡和埋葬。   最後,記載猶大的背叛(可 14:10 ~ 11 )。他同意出賣耶穌,收受了三十塊銀錢 ﹐ 這背叛是將耶穌推向受難之路的關鍵一步 。 猶大的政治立場認為耶穌的行動不符合他所期待的彌賽亞形象,能夠解放以色列人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然而,耶穌的教導是強調屬靈的國度,而不是世俗的政治權力。這種失望可能導致猶大對耶穌產生了不信任和疑慮,最終驅使他背叛了耶穌。其次可能也是金錢誘惑 ﹐ 當時,三十塊銀錢代表了相當可觀的財富 。 政治立場與金錢誘惑 ﹐ " 如今 " 的社會 " 也是 " 常見的新聞 。   這些事件從陰謀的開始,到受膏的象徵和受學生背叛,預示了耶穌將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和救贖的來臨。在這受難週時刻,透過這些事件,我們要深深「感受」耶穌的「痛苦」,並反省自己的生命,以謙卑和感恩的心態面對基督的救贖。 詩歌分享:你的愛不離不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B_L11P_U

2024.03.26 面對台東教會百週年紀念的感想與期待

圖片
2024.03.26   面對台東教會百週年紀念的感想與期待 Biung Tin 鄭長老 ( 壁畫 資料:黃美淑長老 提供 ) 壁畫來源是 莊惠居 長老在寶桑國小任教時, 張清庚 牧師請他畫的,他是依據馬太福音五章 1-2 節,耶穌在山上開口教訓門徒和眾人「山上寶訓」 。   36 年前( 1987 年),我們從台北來到台東設立台東馬偕醫院。五年後,我們離開台東回到台北,直至 2008 年退休後,我們移居到上帝應許的迦南地 → 台東 ( 16 年前 ) 。在這裡,我參與了台東教會的各項事工,深深感受到這個教會的溫暖與愛意。每當我站在這 " 百年 " 教堂的門前,心中便湧起一股敬畏與感恩之情,彷彿孩童對待 " 阿公、阿媽 " 一樣,充滿著無盡的溫情與敬意。   這個教會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起始於 1924 年一個簡陋的開始,但卻見證了一群人的信念與堅持。這不僅是一個宗教信仰的承傳,更是一個 " 社區 " 凝聚與成長的見證。 教會的「誕生」是由幾位虔誠的信徒與牧師們的夢想共同締造的。在困難的環境下,他們建立了一個小小的聚會所,用以敬奉上帝與傳揚福音。起初,這聚會所只是一個草房,但它見證了信徒們的信心與努力。教會的「誕生」,也是眾人心中的夢想,他們希望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聖地,一個可以滋養心靈與指引靈魂的聚集之地。 教會的「發展」歷程充滿了艱辛與挑戰。從最初的草房到後來的禮拜堂,再到堂會的升格,每一步都是信徒們不懈努力的成果。尤其是在日治時期和光復後,教會的發展受到了各種限制和挑戰,但信徒們 " 依然 " 堅守著信念,不斷強化教會的影響力與地位。 在教會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無數信徒的支持與奉獻,同時也有許多牧師和信徒的付出與貢獻。他們不辭勞苦地傳揚福音,引導信徒們走上正確的道路,同時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站在百週年的「轉捩點」,我們對教會的未來充滿期待與希望。   首先,期待教會更積極地參與社區服務與慈善活動。教會應該用「道成肉身」的精神,進入社區,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教會應該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幫助有需要的人,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夏忠堅牧師曾分享:「教會不是修道院,社區本來就是教會的鄰居」。   其次,期待教會加強對「青少年」和家庭的關懷與支持。青少年是社會的未來,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教會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愛與指導,幫助

2024.03.26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盼望到底,堅忍到底

圖片
2024.03.26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 : 盼望到底,堅忍到底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13 章 1 ~ 37 節》 為了我的緣故,大家要憎恨你們。但是堅忍到底的人必然得救。(馬可福音 13 章 13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6   今天馬可福音第 13 章 ﹐ 涵蓋了耶穌所講的一系列預言,這些預言涉及到末世時期的事件和現象。   1. 可 13:1 ~ 2 預言聖殿的毀滅在耶路撒冷城內,耶穌和門徒一同站在聖殿前,門徒驚嘆於這座壯麗建築的宏偉。然而,耶穌卻預言著聖殿的毀滅,提及了將至的災難和迫害,警告門徒們在末世時期會遇到的艱難。 2. 可 13:3 ~ 27 災難和迫害,耶穌進一步詳細描述了末世時的一個重大災難。這個災難將帶來極大的荒涼和可憎的破壞,影響深遠。在這一切之後,耶穌預告著祂自己的再臨,將會給所有人帶來驚喜和震撼。 3. 可 13:28 ~ 27 無花果樹的教訓 ﹐ 儘管這些預言似乎描述了一個黑暗和困難的時期,但耶穌也給門徒們帶來了希望。祂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就像無花果樹的新條枝預示著夏天的到來一樣,門徒們應該從這些跡象中預知祂再臨的時刻。   以上故事提供了對耶穌死和復活的預示和警告 ﹐ 它們強調了末世的重要性,這包括聖殿的毀滅、災難和迫害、大災難、人子的再來,以及最終的審判。這些故事提醒我們要「盼望到底,堅忍到底」 ﹐ 因為耶穌的死與復活不僅是個人救贖的事件,而且是整個世界歷史的關鍵轉折點,將帶來對人類的最終救贖和永恆的審判。   在面對末世時代的警惕時,我們應該採取謹慎和審慎的態度,並以明智的方式應對各種挑戰和試煉。 1. 我們應該堅持信仰並與神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包括禱告、讀經和與其他信徒的交流,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在信仰上得到堅固的支撐,並在挑戰和困難中找到力量和安慰。 2. 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面對末世時代可能帶來的恐慌和混亂,我們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並採取明智的行動。這包括避免參與激進或極端的行為,以避免被「虛假信息和謠言」所影響。 最後 ﹐ 我們要保持樂觀和希望。雖然末世時代可能會帶來許多挑戰和困難,但我們應該相信神的應許,並相信在祂的帶領下,我們

2024.03.25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對神的真誠與敬畏

圖片
2024.03.25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對神的真誠與敬畏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11 章 27 節~ 12 章 44 節 耶穌回答:「……你要全心、全情、全意、全力愛主—你的上帝……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沒有其他的誡命比這些更重要的 了。」(馬可福音 12 章 29 ~ 31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5   本週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即將面臨被審判的受難週 。   今天章節( 11 章 27 節~ 12 章 44 節)耶穌在聖殿中的教導 ﹐ 是昨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情景 ( 11 章 1 ~ 26 ) ,人們用棕樹枝和自己的外衣鋪在祂前面,歡迎祂進入聖城 ( 棕樹節 ) 的延續。這象徵著人們對耶穌的歡迎和接受,並將祂視為彌賽亞的到來者。   而耶穌到了耶路撒冷後隨即進入聖殿後,驅趕了在那裡買賣的人,並指責他們把聖殿當作商業場所,而不是敬拜上帝的地方。於是發生宗教領袖和法利賽人的不滿 ﹐ 而與耶穌進行對話,他們試圖試探耶穌,質疑祂的權柄和教導。耶穌通過比喻和故事揭示了他們心中的虛偽和貪婪,並警告他們神將會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審判。   耶穌指出一個窮寡婦的奉獻,她只投入了兩個小錢幣,但這比其他人都多,因為其他人都是從他們多餘的財富中奉獻,而她是從她的貧窮中奉獻 ﹐ 強調了對神的真誠奉獻和對於信心的重要性。   這兩段經文( 11 章 1 ~ 26 ; 11 章 27 ~ 12 : 44 節 )的相關性在於它們都突顯了耶穌對於宗教制度和個人信仰生活的關注。耶穌不僅關心「聖殿」的純潔和尊嚴,也關心人們「內心」的態度和信仰生活的真實性。祂對於虛偽和偽善的譴責,以及對於真誠奉獻和對神的忠誠的呼籲,都體現了祂對於個人靈性成長和真正敬拜的期望。這 些教訓在耶穌進入受難週的時刻尤其重要,因為祂知道接下來將面臨極大的試煉,而這些教導將成為後人信徒在信仰生活中的指南。   耶穌的受難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為了人類的屬靈需要。祂的教訓和受難編織出一幅屬靈的畫卷,描繪著神的愛和拯救的奇妙計劃。透過祂的受難和復活,人們得以與上帝和好,獲得永生的盼望。 詩歌分享:我的生命獻互 祢 https://www.youtube.com/w

2024.03.24 黃仁勳談---承受苦難

圖片
  2024.03.24    黃仁勳談 --- 承受苦難     Biung Tin 鄭長老   從下週開始是紀念耶穌基督受難 的時刻 。 耶穌基督的苦難包括了被捕、被折磨、被蹂躪、被修辱、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這些苦難被認為是為了救贖人類的罪惡而 " 自願 " 承擔的。耶穌在苦難中展現了極大的堅忍和信念,並最終完成了神聖的使命,帶來了永恆的救贖。   最近看到 2024/03/16 自由時報報導「從被霸凌、領低薪到當執行長 黃仁勳曝成功就靠 " 這一句 "→ 承受苦難 。 」 。 黃仁勳上週在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發表演說,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他說他自己也曾面臨不少挑戰。根據《紐約客》雜誌報導,他 1963 年出生於台灣,後來到肯塔基州一所寄宿學校就讀,但他無緣無故遭遇同學的無故霸凌、誹謗、鄙視、唾棄。 他受訪表示,那時候他 " 沒有人 " 可以訴苦,只能堅強起來,繼續向前邁進。此外,黃仁勳在創業前也做過許多工作,包括在連鎖餐廳 Denny's 洗碗盤,甚至打掃廁所,領的是最低工資。   黃仁勳的言論突顯了一個重要觀念,即承受苦難是通往成功的 " 必經 " 之路。他認為一個人的強大 " 並非 " 僅來自智力,而是來自於 " 品格 " ,而品格則來自於「對苦難的承受」。 「承受苦難」是一種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品質。這不僅僅是對耐心和韌性的考驗,更是一種對於堅持、奮鬥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透過承受苦難,人們可以磨練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能力,並最終實現更大的成就。   因此,從黃仁勳的觀點來看,成功不僅僅是來自於智慧和天賦,更來自於對苦難的承受和克服。這與耶穌基督受苦難的意義相呼應,彰顯了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堅持信念和堅韌不拔的價值。 彼前 :4:12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 彼前 :4:13   你們應該以分擔基督的苦難為一件樂事,好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得到充分的喜樂。 詩歌分享:主恩典夠我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3eGWBIolJY

2024.03.23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跟隨耶穌

圖片
2024.03.23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跟隨耶穌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 10 章 46 ~ 52 節 耶穌說:「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盲人立刻能看見,就跟隨著耶穌走了。(馬可福音 10 章 52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3   今天章節是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最後一次施行醫治的故事 ﹐ 指出福音書的目的:我們應當跟隨耶穌。   這段經文記載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並且在福音書的整體情節中起著重要的角色。故事主角巴底買 ﹐ 展現了堅定的信心和對耶穌的渴望 ﹐ 他不顧他人的阻止,大聲呼喊求助於耶穌。耶穌對他的回應是慈悲的,祂立即停下來,叫巴底買過來,並且因著他的信心而醫治了他 ﹐ 於是巴底買痊愈,同時也指出了福音書的核心訊息和目的 → 「呼籲人們跟隨耶穌,成為祂的門徒」。故事中,耶穌停下來幫助巴底買,顯示了祂對每個人的關懷和慈愛。   因此,我們應當從這故事中汲取啟示,積極地在 " 生活中 " 跟隨耶穌的教導和示範。我們應該效法巴底買的信心,勇敢地向耶穌呼求並且願意接受祂的救贖和教導。這也是福音書中 " 不斷 " 重複的信息之一,即跟隨耶穌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信仰表達,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祂的教導並且效法祂的榜樣。   我在某醫療診所學習「復健醫療運動」 ﹐ 指導老師 ( 醫生 ) 親切的教導 ﹐ 學生當中私語說 " 老師很好 "﹐ 其中有位學生說:「她是個很好的 " 信徒 " 」 ﹐ 這就是「動態」的實踐耶穌的榜樣 。 但願我們也能在生活當中隨時見證是耶穌基督的信徒 ﹐ 榮耀祂的名 ﹐ 引人歸主 。 詩歌分享: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5qrKlZv8JA

2024.03.22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僕人領導

圖片
2024.03.22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僕人領導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10 章 1 ~ 45 節》 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馬可福音 10 章 44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2   在馬可福音第十章 1 至 45 節中,我們看到耶穌與門徒間的深刻對話,探討了一系列重要主題,其中包括對待財富、自我以及服務他人的態度。   首先 ﹐ 在 1 至 31 節中,耶穌與一位年輕的富人討論了離棄財物和貪婪的議題。耶穌指出財富和貪婪可能會妨礙我們與神的關係,並強調真正的財富在神的國度中。這段故事提醒我們,我們應該超越財富的追求,並尋求與神的聯繫。   曾與某位姊妹談論﹐在教會內為了權位而爭奪﹐原因是該機構在社會亦是有錢、有權威的。她說錢財、權位在哪裡﹐人心就在哪裡 !   其次 ﹐ 在「可 10:44 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耶穌強調自己來到世上不是要被服侍,而是要服務人,甚至犧牲自己。這種以服務為中心的態度與當時社會的觀念 " 相反 " ,因為當時的領袖往往 " 追求 " 權勢和地位。耶穌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服務的典範,他的行為表明真正的偉大領袖應該是最優秀的僕人。   有一本書「僕人 : 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 servant leadership )」是由已故管理學大師羅伯.格林里夫( Robert Greenleaf )著作,他認為唯有領導者鼓勵合作、信任、前瞻、傾聽和賦權, " 組織 " 才能發揮最大效力。真正的領導者必須先做僕人,而領導者的權利並非來自於他取得的頭銜,領導的前提是取得追隨者的信任。   今天馬可福音第 10 章 1 至 45 節的核心訊息是,真正的價值 " 在於 " 對神和對他人的愛和服務, " 而不是 " 財富或權勢。耶穌教導我們超越自我,以謙卑和愛心來對待他人,並尋求與神的關係。這種以服務為榮耀的態度,將會帶來更加和諧和有意義的社會關係。   詩歌分享:富強教會獻詩   我願奉獻 ( 台語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48RPa-mAo

2024.03.21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誰最偉大

圖片
  2024.03.21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 : 誰最偉大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9 章 33 ~ 50 節》 為了我而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的,不僅僅是接待我,也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馬可福音 9 章 37 節)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1       馬可 9:33 ~ 37 談論誰最偉大 。 耶穌問門徒他們在路上爭論的是什麼,他們因為爭論誰為最大而沉默不語。這顯示門徒之間存在著自我中心和爭權爭利的心態,他們想要在耶穌的國度中佔據高位。 耶穌的回答顯示了耶穌國度與世俗的權力觀念截然不同。他說,要成為第一的,必須願意成為眾人中最後的,並且要成為眾人的僕人。這是一種顛覆世俗權力觀念的教導,表明在神的國度中,領導者的地位是通過服務而不是統治來獲得的。   耶穌以一個小孩子作為例子,表明神國度的價值觀。小孩子在當時的社會中被視為弱小、無助的象徵,耶穌以此來教導門徒「謙卑和無私」的態度。接待這樣的小孩子,就是接待耶穌本人,這是對於神國度價值觀的體現。   因此,馬可福音 9:33-37 節的意義在於教導門徒神國度中真正的權力是通過服務和謙卑來獲得的,並且強調了對弱者的關愛和接納。    在今日的政治領域,領導者們常常被誘惑著爭奪權力、地位和影響力 ﹐ 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民眾的需要和利益。然而,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真正的領導力應當是以服務為導向的。政治領導者應該願意「放下個人的權力追求」,而是「將民眾的福祉放在首位」。他們應該謙卑地為人民服務,並尊重所有社會階層的人,特別是弱勢群體。這樣的政治領導模式可以幫助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會。     在個人工作岡位中 通過主動服務他人、保持謙卑的態度以及關心他人,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和影響力。昔日我在某醫院就診時 ﹐ 目睹該院院長在偏僻角落掃地 ﹐ 並為一位單獨行動不便的老人服務 ﹐ 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還可以為團隊和組織的成功作出重要貢獻。   在教會中,領導者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有時候,教會領導者可能被誘惑著 尋求 地位和權力,而 忽略 了真正的使命——彰顯基督的愛和服務。然而,根據這段經文的教導,教會領導者應該以基督的形象為榜樣,以謙卑和無私的態度來帶領信徒

2024.03.20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死人得復活

圖片
  2024.03.20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死人得復活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 9 章 1 ~ 32 節 那鬼大叫一聲,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陣瘋,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人一樣,大家都說:「他 " 已經 " 死了!」但是耶穌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他就 " 站起 " 來。(可 9:26 ~ 27 )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20   馬可福音 9 章 1 ~ 32 節 ﹐ 主要講述了耶穌的一些重要教導和神蹟,以下是其主要目的與意義: 第 1 至 13 節中,記載了耶穌「改變形象」的神蹟 ( 可 9:2 ) ,被稱為「變像」,當耶穌與摩西和以利亞一同顯現時 ( 可 :9:4 ) ,門徒得以見到耶穌的榮耀。   摩西和以利亞的出現代表了舊約的兩位重要先知,也暗示了耶穌基督的身份和神聖性。 摩西: 摩西的出現象徵了 " 律法 " 的代表。耶穌在山上與摩西一同顯現,這個畫面表明了耶穌對律法的履行和超越。耶穌的出現不僅是對摩西的領導地位的承認,更是對「律法時代的終結」的預兆。 以利亞: 以利亞的出現象徵了 " 先知 " 的代表。他與摩西一同出現,這表明了耶穌是 " 應許 " 中的「彌賽亞」,是神的代表,是所有先知的領袖和最高的 " 救贖者 " 。   換句話說耶穌乃是要成全上帝對人類的救贖 ﹐ 但是人類繼續犯罪 ﹐ 於是上帝道成肉身,即耶穌基督,在世上成為「彌賽亞」完成上帝的「救恩」,但他必須與人類同死(人性)後復活(神性)。   可 :9:9 「人子沒有從死 裏 復活 」 ﹐ 這乃是耶穌 " 第一次 " 預言自己要受死的提醒 。 其實耶穌從他受約翰施洗時 ﹐ 非常 " 明白 " 他自己的 人生目標 ﹐ 就是要給人類帶來「救恩」 ﹐ 但必須先 " 死 "﹐ 後 " 復活 " 。 他坦然無懼的向目標前行 。 於是 在第 30 至 32 節中,耶穌再次預言了自己的受難和復活,但門徒卻不理解。   在馬可福音第 9 章中 ﹐ 摩西和以利亞的出現 ﹐ 乃在強調了耶穌的 " 神性 " 和他作為「律法和先知」的履行者。他們的出現也為門徒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見證,證明了耶穌的身份,並為耶穌即將面臨的「受難」和「復活」作了預兆。  

2024.03.19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耶穌的質問(提醒)

圖片
  2024.03.19 平信徒新眼光讀經心得   主題 : 耶穌的質問 ( 提醒 ) Biung Tin 鄭長老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 8 章 10 ~ 38 節》 於是耶穌問他們:「那麼,你們還不明白嗎?」(可 8:21 ) https://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240319   今天章節 ( 可 8:11 ) 談論「法利賽人求神蹟」 ﹐ 其目的是為了要試探耶穌。如果存心要試探,那不管耶穌行什麼神蹟(他之前已經行過很多了),都可以找到可懷疑的地方。   耶穌內心嘆息,並 " 表明 " 沒有神蹟給那個世代看。 ( 8:12-13 ) 其實對不信的 " 世代 " 來說, " 有沒有 " 記號(神蹟)都是一樣,如果打定主意不信,看再多記號又有何意義 。   為何耶穌說法利賽人和希律是酵母 ( 可 8:15 ) 。 馬可福音 8:15 中,耶穌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這段經文中,耶穌用“酵”比喻法利賽人和希律。 在猶太文化中,「酵」被視為一種影響力,被用來代表負面的影響。在這裡,耶穌警告門徒要小心法利賽人和希律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教導和行為可能會對人的信仰和生活產生不好的影響。 「法利賽人」 → 代表 " 宗教 " 上的權威,他們通常被視為虔誠的守護者,但有時卻表現出虛偽和偏離正道的行為。 「希律」 → 代表政治上的權力,他們可能被權力和地位所蒙蔽,忽略了正義和真理。   耶穌的比喻提醒門徒要警惕這些不良的影響,以免受其腐蝕。這也是對門徒們的提醒,讓他們能夠保持清醒,保護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不受外界的干擾。   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形式的假信息,包括假新聞、錯誤的觀點、偽科學和虛假宣傳等。根據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 2022.02.18 ,正式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認為台灣社會嚴重受到假訊息影響,生活充斥假訊息, 這些假信息可能會影響人們的思想、信仰和行為,如不去仔細考慮它們的真實性或背後的動機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和行動。現在有許多「同文同種」溫馨感人的影片、文章,充滿在台灣社群上 ﹐ 讓台灣人沒戒心 ﹐ 而隨之附和 ﹐ 無形中的扭轉思考模式,所謂「認知」就是此次大選的證明。   因此,耶穌警告門徒